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 > 评论解读

人大监督,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发展

孙梦爽 王晓琳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9年08月19日 16:20

导读: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包括专科、本科、硕博研究生教育等。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高等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长足发展。面对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新时代的更高要求,高等教育事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双一流”建设、部省合建高等学校、全国教育大会等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号角坚定而急促,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如何,高等教育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多大差距,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高等教育的新部署,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新期待,就要把高等教育法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着力推动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在体制机制、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智力支撑和法治保障。”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瞩目成绩

我国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经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2015年、2018年分别作出修改。一组数字体现了高等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显著成绩:

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2663所,是1998年1022所的2.6倍;高校专任教师167万人,是1998年41万人的4.1倍;高等教育在学规模3833万人,是1998年643万人的6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8.1%,是1998年9.8%的4.9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占世界总规模的五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表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高等教育体系。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指出,高等教育法颁布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牢牢把握“九个坚持”,着力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着力优化机构、改革创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实现历史性发展。

钟登华同时表示,高等教育法的实施成效尤其体现在六个方面:高校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落实和扩大。“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发展到大众化阶段,并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开启了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谱写了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记者了解到,国务院其他相关部委为贯彻落实好高等教育法作出一系列努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赵晨昕表示,国家发改委始终坚持优先规划,明确高等教育引领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坚持加大投入,促进高等教育打基础、求突破、上台阶,坚持补齐短板,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优化政策,切实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发展能力。科技部党组成员陆明表示,科技部支持高校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创新源头动力,引导高校强化战略导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支持高校科技人才引育,助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有新气象

钟登华同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有待提升,尤其是高校思政工作体系还没有完全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三全育人”格局还未完全形成;

人才培养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包括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够巩固,一些学校把工作放在学校排名等显示度高的指标上,人才培养方面的领导精力、教师精力、学生精力、资源投入不足,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创新不足;

科研创新能力不够强,包括高校科研工作获得稳定支持不足,尤其是青年人才容易屈从“项目导向”,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重大问题研究能力不够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

“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距离实现公平、有质量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钟登华说。此外他表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待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还不到位,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等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马瑞燕认为,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发展最担忧的问题之一是不平衡问题。“不同地域、不同级别的高校经费等资源配置差异悬殊;高校发展的评估标准不能较好兼顾社会对多层次、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高校发展与人才培养趋于同质化;评选985、211大学以及建设‘双一流’高校等政策使教学、科研等各类优质人才和学生资源过度集中于北上广和热门专业,某些西部老校、知名传统学科不得不走‘下坡路’,高等教育发展两极化明显。”马瑞燕认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她建议,高等教育法要进一步明确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教育部要尽量着眼于全国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下大力气平衡、优化全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鼓励特色化发展;地方主管部门要结合地方特色制定细化规定,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尤其在“双一流”高校建设方面,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表示,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普遍落后于东部,地方大学特别是中西部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底子薄、条件差、欠账多,有的还面临基本建设等不可逾越阶段的繁重任务。建议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现实差异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提供“双一流”建设相关的政策供给,同时也对其他高校提供普惠性支持。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庹勤慧向记者表示,调研中普遍发现很多高校依然存在“强管理”问题,学术委员会在专业、学科建设方面边缘化明显,成为形式流程而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对此她建议,应当严格落实高等教育法中关于学术委员会的相关规定,保证学术委员会在教授治学中有效发挥基本作用。

人大监督促高等教育发展再上台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我国教育工作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在卢克平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看来,“这既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任务书,也是动员令。”

为全面了解高等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督促法律实施机关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法律各项规定,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2019年6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并于近日赴山西、辽宁、黑龙江、新疆4个省、自治区开展检查,同时委托北京、上海、浙江、安徽、广东、广西、重庆、贵州、陕西、甘肃10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高等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会上记者了解到,本次执法检查是高等教育法实施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首次执法检查,旨在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检查。根据王晨副委员长的要求,执法检查要抓住重点,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中,把坚持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把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核心使命,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责任担当,把改革体制机制作为根本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指出,执法检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全面了解法律实施总体情况基础上,重点检查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情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情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推进“放管服”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情况六个方面。

“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高等教育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有利于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表示。马瑞燕也表示,就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是对人民群众关切的积极回应,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切实体现。我们相信此次执法检查将从多方面促进高等教育法的贯彻落实,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发展。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夏红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