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 > 残疾人保障动态

让残疾人享受更多的文化权益

来源: 兰州日报  浏览字号: 2012年05月21日 12:12

  (记者 邵其珍)今年5月20日是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就我市残疾人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问题,记者专访了副市长咸大明。

  记者:咸市长您好,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结合今年的“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请您谈一下我市将如何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帮助残疾人享受更多的文化权益。

  咸大明:广大市民和残疾人朋友们,在这里,我谨代表兰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19.2万残疾人和你们的亲属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为全市残疾人事业做出贡献的全体工作者,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残疾人是社会的一员,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残疾人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社会平等、友爱、互助、共享的价值取向。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促进残疾人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同步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残疾朋友提供基本的、公益的、均等的、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人民团体和全社会的职责。近年来,全市残疾人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残疾人素质教育、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还存在着残疾人文化建设与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一定差距,残疾人文化生活开展不平衡,残疾人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还不高,残疾人文化投入较少、设施不足、缺项较多等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5月20日,启动“共享文化、放飞梦想”兰州市残疾人文化季,在全市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服务系列活动,希望全市上下积极参与,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大力推动残疾人文化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步迈进。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残疾人文化季”为契机,围绕国家和地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项目,全面落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政策措施,在项目设计和建设中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服务内容和参与条件。文化、残联等部门要切实加强联系沟通,团结协作,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积极开辟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全面推进文化设施无障碍,切实提高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级残联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文化助残活动,组织好“残疾人文化季”活动,开展基层残疾人特殊文化需求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艺术人才库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讲座、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覆盖面。各级宣传部门要紧紧围绕“助残日”主题,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残疾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残疾人自强模范先进事迹,着力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记者:民生一直是广大残疾人关心的问题。针对残疾人来说,方便的吃住行环境,完善的康复体系,以及畅通的就业渠道更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民生方面,我市今后有什么举措呢?

  咸大明:改善残疾人民生是一个系列工程。今年,我市制定了“七彩梦行动”康复工程、万名残疾人康复工程、阳光助学计划、千名残疾人就业工程、阳光助残扶贫项目、阳光家园计划、阳光安居工程、文化助残项目、全民健身助残工程和扶残助残行动等“十大民生助残项目”。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残疾人工作者要以此为抓手,认真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积极争创全省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示范市,努力实现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城乡低保、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新农保、新农合”、危房改造、贫困残疾学生和残困家庭子女助学七个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改善广大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满腔热情的关心残疾人,切实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给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让他们共享社会物质文化发展的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因此,全社会要充分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进一步关注残疾人、走近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扶助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广大残疾人朋友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身残志坚,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投身到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扶残济弱和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美德。让我们携起手来,发扬光荣传统,使残疾人与全市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

编 辑: 谢先红
责 编: 谢先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