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 > 各地动态

重庆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

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浏览字号: 2009年09月14日 16:36

  华龙网讯 (记者 何清平)在某大型超市内,一行人围在菜摊前,紧张地盯着盛放着蔬菜的玻璃容器,时间一分一秒流逝……13分钟后,容器内的液体呈现出代表合格的淡淡的蓝色。此时,围观的人群掌声雷动,一旁的工作人员偷偷地松了一口气。

  这是市人大执法检查组随机抽查蔬菜农药含量时的一幕。9月4日至1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雅棠率部分市人大代表,冒着酷暑,深入田间地头、生猪屠宰场、超市等生产流通环节,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开展执法检查。

  在与相关部门进行座谈时,代表们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我市蔬菜农残抽样合格率为96%,水果农残抽样合格率为93.3%,瘦肉精等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为100%……总体来看,我市农产品是安全的、放心的。”这组由市农委汇报的数据引来代表强烈质疑:抽检是以超市、基地为主还是农贸市场为主?是否覆盖广大农村?为什么抽检合格率与老百姓的感觉有巨大差距?

  根据汇报,2008年,市农委对全市51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了农药残留抽检,农药抽检率达到100%.。然而,全市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仅有159家,合作经济组织4309个,成员112.3万户,仅占总户数的16.01%。我市农业生产仍以千家万户的小农户生产为主。

  “只查‘优生’,放过‘差生’,这样的抽检合格率,等于是在忽悠老百姓。”代表们认为,大部分老百姓食用的农产品,都来自农贸市场及街头摊贩,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这些地方的监测力度,不能老是盯着大基地、大超市。

  此外,代表们认为,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安全由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因此,政府各相关部门有义务指导企业制定内控机制,一旦发现企业作假,直接吊销执照。通过加大违法成本,推动企业内控机制程序化、规范化,企业的第一责任也可以得到落实。

编 辑: 王伟
责 编: 王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