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核安全法被审议 核电有望实现全链条监管
【中国环保在线 清洁能源】在核电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感到核电规模越大,风险越大,那么拿什么来保护核安全呢?近日,我国核安全领域的顶层法律——《核安全法(草案)》首次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起审议。这部法律将是我国核领域最重要的一部专门性法律。
首部核安全法被审议 核电有望实现全链条监管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悲剧已经过去30年,福岛核事故的阴云也逐渐消散,但民众对于核电安全的焦虑情绪却从未减缓。反核运动,邻避运动时有发生,中国目前在建机组23台,居世界第一位。在核电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感到核电规模越大,风险越大,那么拿什么来保护核安全呢?
我国核安全领域的顶层法律——《核安全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近日首次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起审议。这部法律将是我国核领域最重要的一部专门性法律。
草案将给我国核能行业发展带来什么新变化?如何保护涉核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公众参与如何实现?
核安全立法有何意义?
对于草案出台的意义,相关专家认为,核安全法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是福岛核事故之后的公众要求,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完整核产业链体系的国家,当前核电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核技术利用也日益广泛,需要规范的方面越来越多,核能行业的发展也面临更多挑战。核安全责任、公众参与及监督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日渐突出,亟待完善有关核安全的法律规范体系。
作为我国第一部核领域的专门性法律,草案首次在法律的层面明确了“核安全”的概念,提出了独立监管基本原则,以及违反相关规定后的处罚措施。
相关专家认为,通过制定核安全法,可以进一步理顺对核电行业管理与监督的职责,固化我国30年来行之有效的运营与监管独立开展工作的做法,提高核安全监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和有效性。
同时,核安全立法还有利于树立我国法治国家的良好形象,坚定国际社会对我国核安全的信心,有利于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发生核事故怎么办?
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核应急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草案中,针对核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制度作出了详细规定。
据相关专家介绍,核应急在核安全领域是很重要的,因此草案中专门有一章节对这个问题予以规范。例如草案设专章对核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经费保障、应急救援、应急信息发布、事故调查等做出了规定。
根据草案,国家将建立核事故应急准备金制度,保障核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所需经费。
草案还提出,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材料持有单位周边区域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区群众开展不定期的核事故应急演练,培养其核事故应急意识和能力。
加强应急观念是必然的,让核安全文化理念贯穿始终同样紧要。回顾核领域发展历史,很多核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天灾所致,更多是人因事故导致的。因而,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非常必要,要将核安全文化融入生产、经营、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