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助残监督点亮希望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2年09月06日 08:47

59,陈至立副委员长(前59,陈至立副委员长(前右二)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组在内蒙古进行执法检查 摄影/沈泉

残疾人事业是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和时代的人道主义和文明程度的指标,而对残疾人的态度也往往折射出一个社会和时代的公正程度。

我国有8500多万名残疾人,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直接关系2.6亿家庭的幸福,尤其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如何更好地保障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残疾人群体的权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中国的国际形象,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2年的监督工作计划,今年5月至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据了解,这也是继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二十多年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这部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吴邦国委员长对此十分重视,作出重要批示,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的社会群体,关爱残疾人,保障残疾人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入了解法律实施情况,督促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推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康复等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执法检查结果显示,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执法检查组同时指出,法律的贯彻实施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不断健全的法制保障

今年52岁的盲人杨永江出生在天津市东丽区么六桥乡大辛庄村,小时候因高烧致双目失明。如今,他是天津市东丽区司法局148专线的一名法律工作者。

谈到这些年残疾人保障事业的发展,杨永江激动地向本刊记者历数着一些积极的变化,现在残疾人在天津市内乘坐公共汽车、渡船可以免费。”“社会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完善,村里按城镇职工的标准为我上养老保险,每年为我交24000元,每个月还给我200元的生活补助。

杨永江表示,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的文化教育、福利环境、劳动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法律的贯彻实施为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9901228,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残疾人保障法,并于1991515日起实施。

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残疾人权益保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保障法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已不相适应,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2008年我国批准《残疾人权利公约》,向世界作出保障残疾人人权、改善残疾人状况的庄严承诺,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残疾人保障法予以修订完善。

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完善了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强化了政府责任,为新形势下保障残疾人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持,进一步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全社会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意识不断增强。全国人大内司委内务室主任于建伟对本刊记者说,经过二十多年来法律的宣传普及,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组织保障方面,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各级政府都成立了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领导残疾人工作,研究协调相关事宜。从中央到省、市、县都成立了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和维护残疾人的利益。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的建立健全,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于建伟说。

719,代表中国盲人足球队出战伦敦残奥会的8名盲人足球运动员正在福州残疾人运动中心进行最后的备战 摄影/王东明

在残疾人保障的制度形式规格上,要确保顶层设计落到实处,还需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形成一个系统明确的法律化制度安排。

执法检查组了解到,国务院积极开展残疾人保障法配套法规政策制定工作,分别于1994年、2007年、2012年通过了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从八五十二五,连续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较大的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

在社会保险法、义务教育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中,也对保障残疾人权益、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作了相应规定。于建伟对本刊记者说,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为主干的残疾人法律法规政策逐步完善,从制度上保障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创新执法检查形式

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是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

按照计划,201252,在一年一度的全国助残日前夕,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王兆国、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副委员长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汇报,财政部等单位提供了书面材料。

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了高规格的执法检查组。检查组分为4个检查小组,分别由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和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副委员长带队,于5月至6月赴天津、内蒙古、辽宁、山西、浙江、湖南等6个省(区、市)进行检查,并委托其余25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实施残疾人保障法的情况进行检查。

这次执法检查在方式方法上作出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首先是将执法检查与立法后评估有机结合起来。于建伟说,围绕一部法律统筹开展两项工作,有利于成果的相互借鉴和工作的相互促进。

其次,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实施情况,这次执法检查首次采取网上征求意见的方式,广泛听取百姓的声音。据了解,从523630,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82名残疾人及其亲属、残疾人工作者和关心残疾人事业的群众参与了网上调查投票,另有4219人次在网上提出了关于贯彻实施法律的意见和建议5186条。这是人大监督工作民主性的一种体现,效果是好的。于建伟说。

信访部门是为基层民众排忧解难的一扇窗口,对残疾人事业面临的问题较为了解。于建伟告诉本刊记者,这次执法检查还通过信访渠道了解法律的实施情况。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国家信访局就提交了书面情况报告。执法检查过程中,各检查小组通过适当方式了解所到省(区、市)残疾人的信访情况。

最后,此次执法检查还采取大范围发放调查统计表的方式,在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5个市(州、盟)26个县(市、区)795个单位发放了调查统计表,收集残疾人社会保障、教育、康复、就业等数据4000余组,为执法检查提供了支持。于建伟说,以往这种方式也在执法检查中采用过,只是这次调查问卷的发放范围更大,面更广。

人大执法检查不仅要总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还需要通过检查来发现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的深层次问题,督促法律实施主管机关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于建伟表示,这些新的尝试使人大监督工作更加深入群众,更加贴近民意,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法律实施情况。

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天津的执法检查中,62岁的秦成海令人印象深刻。他是天津市北辰区果园新村街居民,爱人、儿子和他一样,均为肢体一级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三口生活十分窘迫。

现在,区残联每月拨付500元作为家政补贴,街道还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为我儿子上了养老及医疗保险,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秦成海欣慰地说。

据了解,在建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国家采取特别扶助措施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养老保险方面,各地按照国务院要求,为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已有1232.5万名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方政府为其中的247.7万名残疾人代缴全部参保费用,为41.9万名残疾人代缴部分参保费用;260万名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中,地方政府为67.5万名重度残疾人代缴参保费用。

在医疗保险方面,各地为重度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代缴或补贴个人参保()费用。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1474.3万名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433.1万名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执法检查组表示,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另外,与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康复服务、教育等领域的工作也取得可喜的成效。

以就业为例,执法检查组了解到,各地积极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状况。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达到3109个,初步形成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发挥主导作用,公共就业服务和其他社会服务组织有效补充的社会化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

特殊教育历来是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了确保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执法检查组了解到,各级党委、政府将发展残疾人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落实两免一补、开展扶残助学项目等措施,推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残疾人工作的宗旨,就是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这是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最基础的条件。但执法检查结果显示,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仍然差距较大。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于建伟向本刊记者分析道,一方面,从总体上看,残疾人是特殊的困难群体,接受教育和就业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依靠政府救助也只能是保障其基本生活,收入上自然会比健全人低;另一方面,多数残疾人在医疗康复上的花费要比健全人高。收入少,支出多,差距自然存在。于建伟说。

至于今后如何缩小差距,于建伟表示,这需要多管齐下,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具体来说,一是加强残疾人教育,尤其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二是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利,凡是有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应尽量安排残疾人就业。要依法查处用人单位残疾人虚假就业、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三是加强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出台更多的特惠措施,将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与重点保障和特殊扶持。四是在医疗康复上加大投入,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使残疾人通过医疗康复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等等。

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执法检查组建议,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要建立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要在全社会普及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尊重残疾人,消除对残疾人一切形式的歧视,为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记者/张维炜)

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参赛选手参加木雕比赛 摄影/董金林

编 辑: 谢先红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