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宗成乐:村官要时时为村民着想

李小健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1年05月16日 16:46

  23年前,一位山东大汉曾许下心愿:一定要让村里的乡亲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如今,他的心愿越来越清晰,且已是能看到见,摸得着。

  这位山东大汉便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党总支书记宗成乐。“两会”期间,他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表示:“在其位必谋其政,当中央干部,就要为整个国家和人民利益着想;当地方干部,就要造福一方;当一家之长,就要让家里每个人吃好穿好过好;我们村官也一样,要时时多为村里老百姓着想,兢兢业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宗乐成向记者回忆说,1987年,大宗村与全国多数地方一样,村民们沉浸于计划经济时代,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大家只顾埋头苦干,只顾自家田头收成,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但都盼着多种粮食过上好日子,过上城里人的日子。

  就在此时,一直想为村里群众做些实事的宗成乐获得高票支持,当选为大宗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并立下铮铮誓言:一定要让村里的乡亲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共同富裕。

  “村民们过上好生活的愿望,如果只是靠种地,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认为,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大宗村必须发展经济,做实业,只有走工业化之路,方可带动致富。

  目标既定,宗成乐马上张罗起来,一边与其他村干部管理其他村务,一边把家里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带头成立企业,发展实业。“当时,我们一穷二白,资金、技术、管理等什么都缺。最主要是启动资金,除了自己的家底,其余全靠向亲戚朋友同学借,一人一点,求爷爷拜奶奶,陆续借了几十万。”

  “在企业创始过程中,有酸甜苦辣,有曲折,有坎坷,这都要克服。要有耐力,保持胜不骄,败不馁。”就这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苦干加巧干,宗成乐的企业逐渐成长起来了。随后,宗成乐又拉上本村多位村民入股,组成股份制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大宗村及周边村庄,农作物以地瓜为主。瞅准这一原料优势,善于动脑筋的宗成乐1993年办起了瓜干淀粉厂。后来看到玉米淀粉更赚钱,立即上马玉米淀粉生产线。1995年到2007年,经过三次技改,现已形成年产10万吨的生产规模。

  2001年5月26日,大宗村又一个项目——煤矸石热电厂正式并网发电。目前,大宗村拥有企业18家,形成热电、生物化工等10大系列120多个品类,拥有总资产12亿元。

  在企业做大的同时,大宗村的面貌不断变化,并获得“鲁南第一村”、“山东省十大名村”等诸多美誉,宗成乐也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和“全国新农村建设十大功勋人物”等众多荣誉于一身。2008年,宗成乐在省十届人代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为枣庄市唯一、山东省14位农民代表之一。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做到了,包括我们大宗村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都不比城市差。”宗成乐告诉本刊记者,首先是村民的收入增加,除了种地收入之外,村民还可以在农闲时到企业做工,拿工资,每个月至少能拿到1000元,根本不需要到外地就业。据悉,大宗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已达到12000元。

  其次是企业每年都会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提高和改善村里各方面公共事业,让村民们受益。比如说,村里先后投入1.5亿元,建造了人均居住面积65平方米的“小康楼”950余套;建设山东省第一个村级文化广场;为村民统一办理社会福利和养老保险;实现了水、电、暖、电话、有线电视、宽带“六通”;老年人可每月领“工资”……

  人才是发展之本。宗成乐认为,“责任和义务在大宗的这一代,希望和挑战在大宗的下一代。大宗村的希望在明天”,提出“人才改造和培养工程”,规定:如果孩子考上高中获得3000元奖励,大专5000元,本科1万元;考上研究生2万元、博士研究生4万元,如果读到博士后,村里将送一座面积为200平方米的“才子楼”。

  宗成乐告诉本刊记者,2010年,企业用于村里教育、医疗、村庄建设等费用达到600多万元。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有机会向更多代表学习和交流。通过深入了解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多做好事实事,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村民生活质量。”宗成乐表示,“十二五”,大宗村将发展重点转向环保低碳产业,如太阳能发电,利用秸秆发展循环经济等,与国家产业政策保持一致。

编 辑: 谢先红
责 编: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