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人大:跟踪询问监督水环境治理
文/徐文超 姜建志
山东龙口海面。图/视觉中国
2014年8月26日,一场特殊的“考试”在山东省龙口市行政中心会议室里举行,会场座无虚席。“考官”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部分人大代表,“考生”是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围绕事关百姓生活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连串的发问,开门见山,直面矛盾。
这是龙口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工作,专题询问的内容锁定在水环境治理工作。
为确保专题询问效果,龙口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调研组,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道综合整治、各类污染源治理、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机制建设和保障及其他影响水环境的问题进行“问诊把脉”。
调研组成员马不停蹄地进行实地考察,历时三个多月,行走500多公里,对全市26条河流的现状进行了现场拍摄,并制作了专题片,抽查了50多家企业排污设施运转情况,抽取化验各类水样70多份,走访群众300多人,将收集到的部分河流水质存在超标、沿河管网管护不到位、部分企业仍存在偷排现象等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初步处理意见,为专题询问备足了问前功课。
“王屋水库是我市饮用水水源地,对水源地的保护十分重要。请问目前王屋水库的水质情况如何?政府在保护水源地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准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姜毅开门见山,率先提出问题。
“答问”的市水务局局长单承瑜对此作了详尽的回答,而他也正是当天回答询问最多的部门负责人。“第一次接受委员们的询问,我感到有压力也有动力。委员们的询问都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都是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难点。”单承瑜在会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把委员提出的问题,逐个研究解决措施,卡实责任、落实时间表,按照时间节点推动问题解决,争取让群众满意。”
近三个小时的询问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共提出了涉及水源地保护、水环境治理规划、污水处理厂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水环境治理投入、工业污水治理等12个热点、难点问题,市政府、水务局、环保局、财政局、住建局、农业局的负责同志针对询问一一作了回答,这些提问大多直面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击“要害”。
首次专题询问结束了,龙口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将专题询问中代表和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向市政府进行了转交,并要求市政府在三个月内要拿出近期和远期整改工作计划。同时,专门安排了一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牵头做好跟踪督导工作。
这次专题询问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整改,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了扎实推动这项工作取得真正的成效,2015年,该市人大常委会又杀了个“回马枪”,对水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了跟踪专题询问。
这次询问主要就是为了了解2014年询问时提出的问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是否真正整改了?整改的成效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了做好这次跟踪专题询问,他们再次到上一年抽查暗访中发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访,并制作了专题片将两年的情况变化进行了对比。专题片播放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看到部分“老问题”依然如故,看到群众对政府的抱怨,都感觉“面红耳赤”,非常尴尬,触动很大。
这次跟踪专题询问后,龙口市市长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乡镇长召开专题会议,针对专题片中的问题现场卡实责任部门,现场研究解决措施,要求限期整改。2016年5月的常委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又专门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水环境治理整改工作情况汇报。
经过连续三年的跟踪监督,市政府围绕河流治理、污水处理共投入财政资金3.6亿元,对两座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改造,新建埋设污水管道20公里,浆砌沿河边坡25.5公里,关闭排污不达标企业15家,责令13家企业改进工艺,使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第一次专题询问反馈的问题85%已经得到了解决。
龙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刚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视察、执法检查等法律所赋予的监督职权,继续做好跟踪督导工作,确保相关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共同守护好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一域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