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向前迈进
文/本刊记者 张宝山
2016 年11 月16 日至18 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图为11 月16 日大会开幕。摄影/ 新华社记者 李鑫
历经由中国倡导并成功举办的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之后,中国在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中的立场和主张,中国实施的网络强国战略,中国倡导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各国的一致认同,被誉为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中国方案”。
遵循“中国方案”,中国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基础环境全面优化,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网络文化全面繁荣;互联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惠及百姓生活;互联网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网络空间法治化快速推进。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中国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中国方案”正在引领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发生变革,中国正在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沿着网络强国之路迈步向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他强调,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他指出,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
如今,网络强国已作为国家战略列入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互联网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中跟西方发达国家距离比较近的领域之一,或者说是我们发展比较好的领域。以互联网为平台打造现代信息经济,具有非常重要和全面的意义。”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指出,建设网络强国,对于中国未来扩大投资消费,提升老百姓生活便利性,增强政府治理能力,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建设网络强国,是凝聚并激发网络治理各方努力奋斗的内在动力。”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王世伟认为,网络强国战略牢牢把握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新特点、新规律,高度关注网络空间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产生的深刻影响,阐明了中国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和政策主张。
在建设网络强国的道路上,中国互联网事业信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国家加大投入,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带动更多人创新创业;农业生产经营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互联网+教育”“互联网+ 医疗”“互联网+ 文化”等大力实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互联网发挥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电子政务加快推进,政府部门服务效率提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为网络空间营造天朗气清的环境
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的日益融合,网络空间的安全,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指出,要正确处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中“安全和发展”的关系。“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在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网络攻击事件,给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的深远影响日益凸显。维护网络安全,打击网络犯罪,已成为关系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严明认为,“通过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审视,以及网络安全形势的分析,我们应从国家战略部署、政策法规、技术应用以及打击网络犯罪等层面入手,不断加强网络安全环境的建设,以此促进网络安全的健康发展。”
网络安全不仅关系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在网络治理领域,中国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行为;对于国际势力对中国互联网的攻击,我们密切关注、有效防御,积极防范国际网络空间重大事件,保障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在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方面,中国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网络治理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认为,要从“立法、执法、守法”三个层面构建“控制、惩戒、防御”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治理法治体系;要创新监管理念,注重从源头治理;要建立健全网络协同联动机制和信息交流合作机制。
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互联网事业也离不开中国。2017 年3 月1 日,中国外交部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战略提出中国推动并参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行动计划,为破解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难题贡献中国方案。
“依法治网”护航网络强国之路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必须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从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的23 年来,中国高度重视依法治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近年来,根据国内外网络安全形势的客观实际和紧迫需要,中国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密集出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以来,颁布实施了近50 部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2014 年3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2015 年相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5 年11 月1 日,刑法修正案(九)生效施行。2016 年11 月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这是网络安全管理的基础性“保障法”。2016 年12 月1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些法律法规共同组成了中国网络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
经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2016 年12 月27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这是继网络安全法颁布之后又一个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国家网络强国战略顶层设计的基本完备,宣告中国将更加开放和自信地推动网络强国的建设和网络空间的治理。
近些年国家新修改、制定的许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都从各自领域规范互联网的发展。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出规定,规范经营者采用网络方式销售商品的行为。新修订的广告法作出规定,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增设条款,规范网络食品交易管理制度。近期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增加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此外,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微信十条”“账号十条”“约谈十条”等,规范治理网络空间存在的问题。
这些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把中国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不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