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助我攀登履职阶梯
文/康永恒
康永恒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我先后担任过乡、县、市、省级人大代表,2008 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出席人代会时,刚一进人民大会堂,我就被那种庄严肃穆震撼到了,那是一种从来也没有过的惶恐和不安,我在想:怎么做才对得起这个议政华堂,怎么做才对得起把我选到这里的成千上万的选民?
很快,我接到了参加培训学习的通知,这解决了我的大问题。这是一次针对性极强的代表任前学习,从国家宪法到相关法律、从代表职务性质到履职责任,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到社会民生重大问题,犹如醍醐灌顶,令人“ 脑洞大开”,我就此萌发了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的念头,并一发难收。
算一算,九年间我参加过19 次学习。算上前不久的民法总则修改学习研讨,仅2016 年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学习培训就有4 次。学习给我充电,让我履职有了方向。我珍惜每一次难得机会,每当学习结束后,我都要向市人大常委会总结汇报,还根据学习内容,根据历次人大会议的主要精神,针对改革发展和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制成PPT 课件,为地方党校、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作专题报告40 多场,扩大了学习的效果和影响。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每年人代会上审议各项报告都是代表履职的重头戏。近几年的财政报告及参阅附件厚达千页,为了有针对性地审议,我申请两次关于预算法修改及其财政报告审议的专题学习。
2016 年3 月,在审议财政报告发言中,我便以报告附件参阅资料的表格数据为依据,指出土地出让金收入存在大起大落的乱象,对基层财政运行影响很大,应当高度重视;我引用参阅材料的具体数据,提出要继续做好转移支付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和量标,制度要更加透明,同类地区中人口比重应当成为分配的主要考量。“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仅仅1537 亿元与当前扶贫攻坚的任务安排不相适应。参阅资料表中所列云南、贵州都是130多亿元,四川仅50.13 亿元,并且没有说明理由。我鼓励财政部应当有上下事权划分的勇敢、落实顶层设计的魄力、蓄势待发的谋略和推进改革深化的担当。
针对参阅资料最后一页最后一行,我曾指出央企利润用于公共财政太少,建议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来研究。记得在2014 年3 月,针对这个问题发言后,财政部两位司长专程到驻地告诉我,建议将得到采纳,并肯定我是少有的把报告参阅资料看到最后一行的代表。
学懂用好是履职的关键。2015 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首次邀请代表参加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建议办理年度总结会。在发言中,我谈到代表提交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政治意义、类别意义、提交意义。
我认为,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在法律条文表述中,用标点符号隔开,应有不同属性。我理解,建议属于参政性质,批评属于监督性质,意见属于评价性质。明确不同的属性定位,才会找准代表提交的关注点、办理定位的关键点、答复措辞的侧重点,才不会把严肃的批评搞成温润的“鸡汤”。
代表提交建议、批评和意见,大致有三类,一是以反映基层情况为主,希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引起重视;二是以促进某项工作为主,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三是以探询政策走向为主,做到知情知政上下达情。我希望在办理答复时,最好有所侧重,“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代表感受到真实和真诚。
服务大局是履职的重点。2016 年6 月,我提交了“关于做好因病致贫返贫帮扶工作的建议”,李建国副委员长、汪洋副总理批转给四川,省委书记和省长也先后作出批示。
分析典型调查和宏观数据后,我在建议中提出的应当集中更多资源解决问题、因病致贫返贫精准识别综合标准、划分合适的帮扶政策界限、明确分工责任和资金筹措渠道等,连省卫生厅厅长都误以为我是学医疗卫生出身的,其实是不断参加学习培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