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人大监督工作新进展新变化

汪铁民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7年05月04日 09:53

梳理2016 年人大监督工作,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

从确定执法检查内容和重点,到开展实地检查,再到报告执法检查情况;从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和专题询问,到推动整改,再到报告整改落实情况,整个过程综合运用执法检查、报告工作、专题询问等多种监督形式,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组合拳”,为人大监督工作提供了一次全要素、全流程监督的范本,成为人大监督的新标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德江委员长率先垂范、亲力亲为,亲自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带队赴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实地检查;亲自主持召开执法检查组两次全体会议;亲自向常委会会议报告执法检查情况;亲自主持常委会联组会议开展专题询问……

作为2016 年人大监督工作的代表作,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不仅对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过去一年人大监督工作呈现出的新进展新变化。

执法检查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过去一年,从组成高规格检查阵容,对食品安全法进行全流程监督,到未雨绸缪及时启动水法执法检查,为抗洪救灾提供有力支持;从创新监督形式,坚持边查边改边行,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情况开展检查,到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实施“问诊把脉”;从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开展道交法执法检查,到坚守生命红线,首次对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启动检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让法律规定真正“落地生根”。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热点、直面问题,一直是工作监督的一大特色。过去一年,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频频出手、精准发力,听取和审议了“一府两院”的多项工作报告,这些报告或涉及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或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或涉及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在开展工作监督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正确处理监督和支持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与“一府两院”真正形成了推动问题解决、工作改进的合力。

过去一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如何确保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人大监督迎难而上,再现“刚性”本色和“铁腕”气质:预算监督直面问题,力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实效;审计监督步步深入,狠抓整改落实;经济监督正视挑战,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出谋划策。

过去一年,专题询问不断完善,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每一次专题询问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回避矛盾,不对口型,不走过场,使人大之问问了不白问,真正问出了权威、问出了实效。

如何增强实效性,一直是人大监督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过去一年监督工作的着力点。人大监督,就其本意而言,是为了督促“一府两院”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运行看,一个完整的监督流程应该是始于发现问题,止于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仅仅是前提,推动问题得到解决,才是最终目的。所以,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是衡量人大监督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过去一年,为了切实增强人大监督的实效,全国人大常委会改变了以往对整改落实情况仅限于书面反馈的做法,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和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这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为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所作出的积极探索。此举表明,持续发力,加强跟踪,让人大监督落地有声,确保问题解决、工作改进,这将成为人大监督工作新常态。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