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专题询问:让人大监督不再走过场、对口型

文/本刊记者 于 浩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7年05月04日 10:04

2016 12 24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关于检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出席。严隽琪副委员长主持会议。国务委员王勇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摄影/ 中新社记者盛佳鹏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自2010 年首度“试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开展21次专题询问,其中十二届开展了12 次,监督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例如,2015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结合审议国务院关于2014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进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

“我国彩票管理中为什么会存在虚报、套取、挤占、挪用等突出问题?违规资金全部都收回来了吗?对有关责任人员都严肃问责、追责了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询问、回答。严肃尖锐的提问,让会场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场内外都能感受到人大监督的力度。

2016 6 月,中共中央巡视组向民政部、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回馈专项巡视情况,其中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存在问题。

由此可见,专题询问不是“走过场,对口型”,而是一场场实实在在的刚性监督。2016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报告和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以联组会议形式开展三场专题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高度重视专题询问质量。三场专题询问,他无一例外的场场出席,甚至主持会议,为问出实效、问出权威“助阵”。细心的人会注意到,2013 8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张德江委员长第一次亲自主持。在此之后,张德江委员长主持专题询问会议成为人大监督工作的“新常态”。

与张德江委员长亲自主持联组会议进行专题询问相呼应的,是专题询问形成了国务院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到会应询的新气象。2016 年,汪洋副总理、国务委员王勇相继到会应询。

食品安全,全民共治

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为回应各方关切,2016 4 月至5 月,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不到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并于630 日形成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7 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

7 2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张德江委员长主持联组会议,13 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悉数到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以及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全国人大代表等全都到场,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7位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

在委员询问前,主持人张德江开宗明义介绍了开展此次专题询问的总体考虑与大背景。张德江指出,食品安全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第一年就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并结合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目的就是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落实到位。

“我国的食品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影响和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部分领域和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第一个提问的周其凤委员开门见山,首先就当前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提问。

汪洋坦诚作答:“在这次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及报告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重视与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边查边改,执法检查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不断推动政府工作改进。张德江委员长不仅在检查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问题及解决办法,而且把信访、媒体反映的问题及时批转给国务院,要求推动解决。”

汪洋表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但食品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领域和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认真研究解决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持之以恒地贯彻实施好食品安全法,抓紧建立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形成社会共治机制。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加强风险监测,抓好源头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彻底堵住食品安全链条上的各项漏洞,确保“产”得安全、“管”得到位、“吃”得放心。

值得注意的是,从询问现场看,深度询问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是此次询问的一大亮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如何进一步完善是此次专题询问备受关注的重点问题,黄伯云、庞丽娟两位委员先后就这一问题发问。同一位委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接连追问也成为此次专题询问的鲜明特点。姒健敏、任茂东委员的追问让到场的各位部委负责人切身感受到了人大监督不走过场。

任茂东委员一直关注农产品的农药使用问题。“我的问题是,对于落实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法律规定,是否有具体工作计划和具体时间表?”

而对于任茂东委员追问的“时间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加快是必须的,也要有时间表。2020 年要实现零增长和减量化。但实事求是地讲,现在的高毒农药一下子全禁止还做不到,下一步要推广绿色防控,包括生物防治,有一点,就是在食用农产品上,特别是瓜果、蔬菜、茶叶、中草药材等农作物这些方面从现在开始就要严格执法,坚决做到不使用高毒农药。”

在两个多小时的专题询问中,一共有8 位委员发言提问,问题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食品安全标准、农药兽药残留问题、法律配套情况、小摊小贩监管等方面,都是食品安全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张德江委员长在会议结束时的一番话再次向公众传递了人大监督务求实效的积极信号。张德江指出,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处理执法检查报告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向常委会作出反馈报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要加强跟踪监督。要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动法律正确有效实施,以良法促善治,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改善食品安全状况,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01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境保护法进行全面修订,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法,被形容为“长了牙齿”。从2015 1 1日正式实施起算,新环境保护法仅仅实施一年多时间,2016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把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目的是要推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全面有效实施。

11 4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张德江委员长出席。陈昌智副委员长主持专题询问。国务委员王勇代表国务院到会应询。随同到会的还有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等部门负责同志。

专题询问中,如何更好解决跨行政区的流域和区域环境问题、打赢农业污染攻坚战、构建与绿色发展相配套的绿色税收体系等成为焦点。

“国务院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解决我国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加快推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吕薇委员第一个提问。

国务委员王勇表示,国务院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切实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进相关改革试点工作;着力加强环境法治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以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如何在环境质量目标指导下,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及其分工,制定体现全面环境质量的目标体系,统筹、构建好制度体系,并且采取更加科学和成本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王毅委员的问题,陈吉宁说,近年来,环境保护区域、流域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在推动联防联控、污染预警会商、统一相关标准、探索联合执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同时还存在很多深层次问题。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因各自的发展阶段、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而各自为政, 导致各地在环保目标、政策标准、执法尺度方面难以统一。一些需要各省( 区、市) 衔接配合的事项应该由中央直接负责, 但这些事项往往涉及中央多个部门,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进行统筹协调,导致一些跨区的环境问题比较难以解决, 突出的就是京津冀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等等。

据陈吉宁介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在部分地区开展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创新试点,提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另外,要开展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

呵护生命,守望安全

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社会高度关注。2016 12 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关于检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张德江委员长出席。严隽琪副委员长主持会议。国务委员王勇和工信部部长苗圩、住建部部长陈政高、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等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

当前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16 年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增多,重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发生煤矿重特大事故。10 月底以来,又接连发生多起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国务院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法律实施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开展哪些工作?一些煤矿的安全问题已经不是隐患,而是‘明患’。一些地方安全生产的规定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原因在哪里?”欧阳淞委员、乌日图委员接连就安全生产提问。

“道路行驶的货车有大量都属于非法生产改装的车辆,超载超限现象十分普遍,给公路、桥梁以及其他车辆和行人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国务院相关部门准备采取哪些措施,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顽症?”何晔晖委员的提问既得到委员们认同,又十分接“地气”。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说:“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社会各界对治超工作的监督,对反映的问题坚决严肃处理;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快完善信息系统;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等等。建议加快研究推进将货车严重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行为列入危险驾驶罪的范畴,追究刑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震慑力,提高道路交通运输安全水平。”

“电动自行车、代步车、助力车等在道路上超速行驶、逆向行驶、闯红灯、高速穿越人行斑马线的现象,导致事故频发。”郎胜委员就此发问:“对生产销售超标电动自行车,国务院有关部门目前是如何监管的?对大量存在的电动自行车违法行驶的现象,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将如何治理?”

工信部部长苗圩回答说,电动自行车等违法行驶长期存在,脱离监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也是现在道路安全事故主要发生源之一。长期以来,各方面对电动自行车认识不一致,导致缺乏具体的对策。将来在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地区的状况,对于路权、对于时段,给地方政府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对于现在已经在路上行驶的存量电动自行车,包括两轮、三轮、四轮车辆,设置一个过渡期,比如说三年、五年,通过赎买、淘汰等方式,逐渐把这个问题解决。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都存在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李路委员提出,有关部门对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缓解“停车难”问题有什么具体的办法?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表示,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一是优化路结构。到2020 年建成区路网密度要提高到8 公里每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二是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到2020 年超大、特大城市的公交分担率要达到40% 以上,大城市达到30% 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 以上。三是逐步解决停车占道的问题。四是配合有关部门整顿路面交通秩序,提高交通通行效率。五是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单行道,使单行道成网、成片。

对于如何缓解停车难问题,陈政高介绍,住建部出台了规划建设方面的指导意见,下一步将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各城市要作出规划、提出目标,争取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停车的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平衡;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建设停车场;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坚决打击违规停车行为;强化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立法力度,将停车场的建设、收费、管理等纳入法治轨道。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