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为代表联系群众搭建更好平台
——青海省人大代表“两室一平台”建设工作述评
文/ 乔 欣 王国光
2015 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人大代表联络室”、“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信息交流平台”先后建成,到2016 年9 月底,民和县的“两室一平台”就接待选民和代表120 多人次,收集意见和建议55 余条,为群众解决了农业生产、农村保洁、道路硬化、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畜牧业生产、水利设施建设、小集镇管理建设、生态绿化、易地搬迁等方面的实事27 件,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新民乡千户湾村的老百姓应该是“两室一平台”的首批获益者之一——数年前因遭受夏季洪水冲击后成为危桥的官户台社简易桥,一直是大伙儿的一块“心病”。用村民的话说:“每次走上去,心里都发慌。”2015 年5 月,乡人大代表李存禄通过“人大代表联络室”反映了这一问题。乡党委、政府及时与县交通部门协调联系,同年9 月,投资76 万元的官户台桥建成并投入使用。
同属新民乡的下川村也是如此。毛拉山沟,由于洪水频发,严重影响着下川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乡人大代表白如雪参加“人大代表联络”活动时反映了这一问题。乡党委、人大、政府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县人大、水利局和扶贫局,县乡两级人大专门组织人大代表进行了现场视察。2015 年4 月,县水利局、扶贫局和乡政府对毛拉山沟的洪水治理项目进行了规划设计,组织实施了拦洪坝修建工程,投资50 万元,修建拦洪坝394 米,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德令哈市、天峻县利用“两室一平台”采取代表接待日、网上征求意见及交办等方式,就农村住宿学校管理、村级财务监督、精准扶贫工作、草原生态保护、牲畜防疫防灾、化解矛盾纠纷以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广泛听取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意见,有效地发挥了代表的主体作用,使人大监督和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有机结合。
……
“两室一平台”,让人大代表履职有了新阵地、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联系有了新桥梁,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更快更有力的解决。
回顾2014 年6 月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向全省各级人大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省网络履职平台建设分三步走的工作方案,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正式启动。2015 年3 月,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两室一平台”建设推进会。从开始时代表对网络履职平台的一知半解,到熟练地操作鼠标、打开微信,进入网络履职平台,提交建议、开展交流或者查阅资料……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两年时间内,“两室一平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着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多林镇人大在马场庄村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作者供图)
“两室”建设促进人大代表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统计结果显示,青海省各州市、县(区)级人大常委会建立代表工作室74个,各乡镇人大建立代表联络室472 个,实现了各级人大“两室”建设全覆盖。
“两室”把人大代表聚了起来,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让代表小组活动活起来,得到代表一致肯定。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学习培训,积极组织活动,不断规范运作,“两室”有效地发挥了代表参政议政、联系群众、服务中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延伸了代表小组工作职能,促进了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成为代表“知民情、听民意、促和谐”的重要平台。
网站建设平台建设也在同步有序推进
省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网络履职平台建设”作为代表工作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和主要抓手,第一步搭建工作已经完成,第二步完善和提升现有系统功能、栏目设置建设的“升级版”正在进行中,第三步“增强版”已经谋划。各级人大紧密结合本级人大信息化建设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区别情况推进平台建设。
全省8 个市州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引领,紧密结合本级人大信息化建设工作实际,于2015 年年底前全面建成人大门户网站。按照计划于2016 年年底,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全面建成门户网站。乡镇人大门户网站建设计划于2017 年开展。
各级人大采取与电信、联通或者移动、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建设,分为系统软件开发和平台硬件建设两个部分,安排专人管理,及时加载各种信息,更新网络内容,努力将平台打造成信息公开平台、代表与人民群众交流平台、议案和建议工作平台、代表知情知政获取信息资源平台、代表学习培训平台。
网络履职平台成为代表和人大机关的“信息源”和“资料库”
为了保证省人大代表网络履职平台每个板块都有丰富的实质性内容,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省人大代表网络履职平台管理办法(试行)》,安排专人管理,及时传递各方面工作信息,力求打造全面、准确的工作平台,扩大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为方便代表操作平台采用“一对一”培训等方式,增加代表操作体验,提高代表利用网络的能力。边用边改,优化功能设置,提高代表操作方便性。目前,平台已发布各类信息5000 余条,加载交流材料600 多篇,网络履职平台逐渐成为代表和人大机关的“信息源”和“资料库”。
说到“两室一平台”这一代表履职方式的改革创新带来的变化,玉树市人大代表阿才告诉记者:“我当了二十多年的代表,以前不会用电脑,现在我们这边的网络平台也开通了,看着别的代表们利用这些平台,把工作都开展得那么好,效率那么高,我现在每天回家都让我儿子教我上网,教我怎么从电脑上提交建议、跟别的代表和群众交流,再不学习,就真是要掉队了。”
网络履职平台成为代表履职的好帮手
已开通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微信交流群、省人大代表微信交流群、履职QQ 群、履职短信群发系统、履职平台的手机版软件等,利用其信息编辑、转发、评论的操作便捷性,通过智能手机即时通讯,群内成员随时评论交流,强化社会认同,丰富信息内容、提升互动功能、加深代表体验,利用点对点的推送方式,方便代表履职,吸引代表参与。
新兴网络平台,让代表们交流日趋畅通、联系更加紧密。以网络论坛为依托,为代表履职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广大代表交流心得和履职体会,促进代表积极履职。利用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引导话题交流,激发代表履职热情。通过开展代表履职主题活动,人大代表深入选区、联系选民,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真正使代表在联系群众上“走”了起来,在服务大局上“动”了起来,在化解矛盾上“做”了起来。
代表履职短信群发系统,仅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就发出3 万多条重要工作通知和履职信息;网络履职平台目前点击量3 万多人次,登录量2000 多人次。微信交流群成员400 多人,活跃用户400 多人……
这些数据表明,业务功能的日益健全使履职平台逐渐成为代表履职的好帮手,使得人大与代表之间、代表相互之间、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局部会有磕磕碰碰。”
在当前条件下,一些地方,代表联系群众平台运行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困难。省人大人代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目前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将坚持点面结合,推进“两室”建设向基层再延伸、再深入,不断扩大和延伸“两室”的活动功能,推进实体平台网格化升级;注重运用新科技,促进网络平台建设优化升级;服务与管理并重,推动履职平台运行规范升级。
顺应形势和任务要求,按照“全覆盖、制度化、见实效”的目标,“两室一平台”将成为各级人大联系代表的主渠道,代表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联系人民群众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