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对千年中医药立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文/任茂东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7年05月04日 08:45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茂东。图/ 视觉中国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2016 12 2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酝酿了近二十年、承载了几代中医药人和立法工作者梦想的中医药法终于开花结果了。中医药事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也许仍有人会问,医药卫生方面的法律很多,例如,已经有了执业医师法和药品管理法等,为什么还要制定中医药法呢?之所以在这些法律之外,还要制定中医药法,这就是因为中医药有着几乎不同于西医西药的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当翻阅中医临床经典名著《类经》时,你就会感到奥妙无穷。祖国医学的四诊,包括“望、闻、问、切”,是运用物理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查,采用整体、辩证论治方法,客观实际去诊断各种疾病。

中医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人就是靠着它与疾病作斗争,几千年来繁衍生息,中医和西医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在思维模式和诊疗疾病上有各自不同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将于2017 7 月实施的中医药法,对中医药的服务、中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的人才培养、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以及保障措施等分别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一个国家对健康的认知程度表明了该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国中医药立法体现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这意味着中医药事业发展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时代。新制定的中医药法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亮点:

亮点之一,立法体现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原则。立法要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瑰宝,要扶持、保护,但我们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因为那样是没有生命力的,早晚要进博物馆,要在使用中保护,大家用的多了,它自然就有生命力了,就能发展。中医来自于民间,它的生命力也是来自于老百姓的口碑和信任。因此,本法一是加强了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法律规定,政府应当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配置服务资源,为公民获得中医药服务提供保障;国家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国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二是加强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并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筹实施;医疗机构应当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三是保持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法律规定,中医医疗机构配备医务人员应当以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主要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中医药服务,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符合中医药服务基本要求。四是增加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等医药卫生政策,注重发挥中医药优势,支持提供和利用中医药服务;将符合条件的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等等。

亮点之二,立法体现了尊重中医药特点以及自身发展规律。其实各地中医院数量不少,但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多大作用呢?中医院又有多少还姓“中”呢?我在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的中医院用西医、西药非常普遍,长此以往,中医药能发展的好吗? 因此,制定中医药法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尊重了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完全按照西医药的管理模式管理中医药。法律规定,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应当体现中医药特点;根据中医服务人员存在师承、家传等培养方式的实际,在考虑医疗安全风险的基础上,法律对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开辟了通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即可获得中医医师资格的途径,即由省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试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同时,考虑了中医诊所主要是医师坐堂望闻问切,服务简便,不像西医医疗机构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法律规定,举办中医诊所的,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等。

亮点之三,体现了加强提高中药材质量的理念。现行药品管理法涵盖了对中药的管理,中医药法针对当前影响中药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了规定:一是提高中药材质量。规定,国家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国家加强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国家鼓励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禁止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度农药;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扶持道地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等等。这些规定从源头上保护了中草药材的质量。二是完善中药饮片管理制度,作出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的需要,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等规定。三是促进中药制剂发展。法律规定,国家保护中药饮片传统炮制技术和工艺;国家鼓励医疗机构根据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要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支持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支持以中药制剂为基础研制中药新药等。

亮点之四,体现了更加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医药学首先是一门实践医学,起源于老祖宗数千年来与疾病的斗争,它的典籍几乎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古往今来,几乎每一位名中医也都是在临床实践中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首先是因为能看好病,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才出名的;其次,中医药是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或者说是载体之一。古人通过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与中华传统哲学文化结合提升,形成了一整套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因此,在法律中设了专章规定人才培养问题。一是国家中医药完善学历教育体系。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支持专门实施中医药教育的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发展。二是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法律规定,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三是国家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法律规定,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等。中医医生临床经验更多来源于师长及自身学习领悟的长期积累,从业人员在临床中授业解惑、领悟学习是其区别于现代医学的重要特点。

亮点之五,立法体现了重视中医药对世界人类文明的积极贡献。“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目标,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将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法律规定,国家支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台中医药法,传承、弘扬、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入挖掘中医药的文化价值,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神,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对于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史上,中医药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和中华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针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都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先后被翻译成拉丁、朝鲜、日、俄、英、法等七种文字,广泛地流传国外。当今世界,中医药以其特有的医疗理论和文化理念担负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大使命。制定中医药法,保护好祖国传统医药、发展好中医药事业,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有力促进,更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积极贡献,必将在世界文化殿堂中为中华文化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

总而言之,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和传播载体。中医药法的出台,是人们的福音,必将为人们的延年益寿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本文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