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成为向社会公开迈出的重要一步
——专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继兴
文/本刊记者 于 浩
2016 年12 月12 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继兴参加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广东省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座谈会并讲话。摄影/ 黎进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探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建立了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2016年12 月12 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继兴接受本刊记者专访,详解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的主要情况。
记者:广东省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至今已走过13 个年头,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于这项工作,您一定有不少感悟和体会,可以谈一谈吗?
陈继兴:13 年来,我省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建设逐步完善,联网监督成效也越来越明显。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是离不开张德江委员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其次是离不开全省各级党委的关心重视和正确领导,对开展联网监督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第三是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积极配合、主动接受监督,共同努力推进联网监督系统建设。第四是离不开深化财政预算改革创造的体制制度环境,为联网监督提供了技术支撑,创造了业务条件,奠定了制度基础。
13 年的实践证明,开展预算支出联网监督是人大依法开展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首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人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发生了五个“转变”:由周期性的报表审阅转变为实时性的电子信息审阅;由对支出结果的概括性审核监督转变为多层次、多环节全方位监督;由静态的时点监督转变为动态的过程监督与静态的时点监督相结合;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由发现问题监督转变为预防问题监督。
其次,增强了人大监督的主动性和实效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为人大开展预算执行监督、预算审查、执法检查和其他监督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既有利于利用联网系统提供的信息线索就有关监督进行更具体深入的跟踪,拓展人大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又有利于及时了解掌握预算支出的资金拨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预算支出联网监督是认真贯彻落实新修改的预算法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通过联网监督系统让人大和审计、监察部门了解财政支出从申请、审批到支出的全过程,包括每一笔支出何时拨付、拨了多少、拨到哪里、什么用途以及用什么方式支出等,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为财政支出详细情况向社会公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联网监督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预算执行监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于人大依法履行预算监督职能,加强人大对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预算支出联网监督,从人大角度讲,能够实时详细查阅和分析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对于涉及需要完善法律法规的,可以提出建议对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修改完善。从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讲,与人大联网后,有利于及时堵塞漏洞,规范管理,进一步推动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从各预算部门单位讲,各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置于人大监督之下,相当于在财政和审计监督之外,增加了“第三只眼”,延伸了监督链条,增强了部门单位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和自律性,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绩效性。
可以说,开展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不但不会影响财政管理的规范化,还有利于增强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推动政府加快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助推我省率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记者:广东省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纵向从省到市,横向从人大到同级政府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覆盖面比较大。请问目前联网监督系统能够“盯住”所有的财政支出吗?
陈继兴:目前,联网监督系统基本实现了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省级联网监督系统实现了预算资金全覆盖,资金范围从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逐步扩大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和社保基金预算资金,实现了全口径“四本”预算资金全纳入;实现了预算单位全覆盖,即联网监督系统涵盖了119 个省级预算单位和省对21 个地级以上市及121 个县区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情况;实现了预算执行全跟踪,即可以查询到年初预算编制、年终决算以及年中每笔财政资金的具体拨付情况。
截至2016 年6 月,在全省21 个地级以上市人大都建立了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的基础上,有70 个县(市、区)人大与本级财政部门联网,县级联网率达59%,其中有8 个地级以上市的县级联网率达100%。
此外,为了盯紧“老百姓的养命钱”,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险的高度关切,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初步实现了将省级社保基金纳入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社保基金主要统计报表数据和财务数据可以通过专网查询。具体可以查询到社会保险参保情况表、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表、社保调剂金缴拨情况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报表以及各险种现金流量、资产负债、保值增值等财务数据。全省已有12个地级以上市实现了人大与社保部门联网,有9 个县(市、区)人大实现与本级社保部门联网。
记者:系统建好了,功能具备了,这些年来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发挥了什么作用?
陈继兴:预算支出联网监督主要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为依托,整合有关数据资源,在全口径跟踪了解预算执行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确立联网监督分析成果运用机制,为人大常委会及时有效行使预算执行监督权,提高预算监督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供服务。
一是督促财政部门对不合理的资金安排作出调整。例如,省人大常委会在对广东省底线民生保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时,利用联网监督系统查询跟踪了我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省级专项资金预算支出情况,发现在中央加大对我省该项转移支付补助的情况下,省本级支出却较上年同期大幅压缩46%,且超过四成资金用于省级救助机构养人,用于救助支出的资金比上年同期减少49%。针对这个异常情况,我们要求省财政部门作出解释,并提出改进意见。省财政厅对此高度重视,在编制次年的预算草案时专门在“临时救助”款下安排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支出”,并对该项资金作了合理安排。
二是扭转了部分单位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例如,我们在联网监督系统上发现有4 个部门预算执行严重不均衡,1 月至11 月预算支出占总额不到50%,而12 月份单月支出额占比超过50%。随后我们与这4 个部门进行沟通,具体了解资金支出进度较慢的原因,并将有关情况向省财政部门反映,督促他们改进和完善。第二年,我们继续关注部门预算资金拨付情况,发现跟踪警示的4 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得到大大改善,预算单位依法理财的观念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是密切监控财政收入质量的变化。联网监督系统对2016 年下半年非税收入占比超过40% 的报警量为43个,涉及的县区(市)有32 个。从1 月至10 月的数据来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超过1791 亿元,比2015 年同期增加312 亿元,增长21.09%,而同期税收收入仅增长10.86% ;非税收入占比从2015 年的18.98% 增至20.37%,首次突破20 个百分点。其中,非税收入占比超过30% 的地级市有15 个、县区(市)有77 个(与2015 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1 个);超过40% 的县区(市)有32 个,最高的达52.87%。我们已将这个问题向省财政厅作了通报,要求其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我们还将这个问题反映给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主任会议初步确定将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问题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17 年的重点监督项目。
此外,我们还利用系统设置的预警功能对显示异常的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并督促有关部门整改。比如,发现部分农林水专项转移支付拨付进度慢、有6 个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已向省财政厅专门作了函询跟踪,并要求其将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下达文件补充传送至联网监督系统,以便于省人大及时、准确地掌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下达时间和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