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湘西州人大:提交建议“会中”变“会前” , 办理提挡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7年02月09日 08:53

湘西州人大常委会联工委在永顺石堤镇调研代表工作。摄影/张蓉

“就‘关于将古丈县高望界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经费和林农补偿资金列入州级财政预算的建议’,我局通过积极向州委、州政府汇报,将高望界国家森林公园保护经费30 万元纳入州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这是湘西州财政局的一份人大代表建议答复件。从中可以看出,这份在州人代会之前提交的代表建议已基本落实,相关经费被纳入了当年预算安排。当年建议当年落实的背后奥妙是湘西州人大常委会的一项工作创新——“代表建议会前集中征集提交”。

过去,湘西州人大代表建议集中在州人代会期间提出并在会后交办,这几乎形成了一种惯例。“州人代会一般在2月份召开,代表建议集中在会上提交,会后再由州政府交各承办单位具体办理,这时年度工作计划、项目、资金已经安排‘过趟’了,导致很多代表建议无法赶在当年办理。”州政府工作人员彭晓慧如是说。州水利局工作人员罗云团也深有同感:“代表建议中提出要解决的人畜饮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整治等问题,应当在1 月份向省里报计划,迟了就只能排到下一年,办理时间就长了。”

于是,州人大常委会作出了新举措——向每一位州人大代表发出《关于改变州人大代表建议集中提交方式的通知》,明确提出:改变过去由州人大代表在州人代会上集中提出代表建议和会后交办代表建议的传统单一模式,增加会前代表建议集中征集提交环节,使代表建议赶在当年1 月上旬统一向承办单位交办。

“这看似是一个小变化,其实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提交方式的转变,促成建议承办与项目资金的有效对接。”州人大常委会联工委主任谢茂忠说。从年终对各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情况的考核结果来看,这一机制运行后带来的是环环相扣的正相关效应,代表建议涉及的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呈大幅增长趋势,A 类建议即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建议占比由过去不到30% 上升至70% 左右。

建议的高解决率又带动了代表提建议积极性的高涨,建议数量由过去每年平均不足百件跃升至现在的300 件。“以前提出建议后感觉没有回应,而现在村里呼吁强烈的问题很多得到了解决。我越提越有劲,今年可能又要提十来件。”刘克寿代表兴奋地说。

这项机制的运行,还带来了代表建议“质”的提升。州人大常委会在向每位代表发出“代表建议会前集中征集的通知”中,提出了代表在建议选材、撰写和提交方面的注意事项,促进了建议质量的提高。“接到建议会前征集通知后,我立即开始搜集素材。今年,我打算写一份关于我州婴幼儿手足口病由医保报销的的建议。为了让建议案由更加充分、措施更有针对性,我还需再下些功夫进行调研。”向伟成代表表示。

“其实,这项机制还带来了一个不容小觑的变化,就是在年初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重大实施意见时,对代表建议的阅读和分析成为州人民政府研究室工作人员的‘必修课’。”州政府办秘书科隆劲松说。

州政府办在《关于州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今年州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大力实施精准脱贫“十项工程”工作中,就吸纳了魏大云、杨光斌、张春秀、陈忠耀、杨清福、刘立新等代表关于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建议。据统计,提交代表建议的新机制运行后,代表建议内容被吸纳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达90% 以上。

由此,还带来另一个新的变化,就是代表在人代会上审议工作报告的质量得到提高。以往,人代会期间,部分代表忙于写建议,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分散了审议相关工作报告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议的质量。改变代表建议提交方式后,代表在会议期间可以专心致志地审议各项工作报告,从而提高了人代会的审议质量。

谢茂忠认为,湘西州人大这种代表建议提交机制的创新,说到底就是实现了群众呼声、代表建议与民主决策的无缝式对接。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