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保护和传承好宪法的光辉历史

文/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茅临生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7年02月08日 08:21

    浙江杭州与“五四宪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531228日至1954314日,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来到杭州,在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历时77天,运筹帷幄,夙兴夜寐,主持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也给浙江省、杭州市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切实保护和传承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影响深远的光辉历史片段,深入挖掘和利用好“五四宪法”起草保留下来的丰富历史遗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重要起草地,重温“五四宪法”起草和制定的光辉历史,隆重纪念国家宪法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充分发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资源和阵地优势,在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新征程中,宣传好、贯彻好、实施好宪法,以法治浙江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浙江方案,努力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前列。

    要始终不忘初心。63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启程赴杭州起草宪法的列车上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集中精力办好这件治国安邦的大事。”毛泽东主席在杭州主持起草宪法初稿,每完成一稿都发回北京由中央领导同志讨论修改,再根据讨论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完善。“五四宪法”的起草过程,是我们党老一辈领导人艰辛探索依宪治国的生动写照,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执政理念。“五四宪法”所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至今仍然是支撑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历史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我们将紧紧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引导人们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深刻道理,在全社会广泛凝聚恪守宪法原则、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的思想自觉,从“五四宪法”起草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智慧和力量。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