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记香港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四川
文/陈庆立
香港全国人大代表视察“4·12”芦山地震纪念馆。
十月的四川,青峰竞艳,丹壑争流,风光旖旎。10月9日至17日,以谭惠珠为团长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团赴四川视察。
9天时间里,视察团在成都、德阳、雅安、凉山等地,深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科技创新、灾后重建、扶贫教育等方面情况。在视察过程中,代表们切身感受到四川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救灾扶贫等方面显示出的务实高效,同时也展现了代表们心系灾区、心系贫困区的民生情怀。就四川未来的发展和川港两地交流合作,代表们不忘初心,积极建言献策。
古往蜀道难今来蜀道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的千古名篇《蜀道难》,道尽了巴山蜀水道路的艰险。代表们此次进川视察,本以为会头疼道路的颠簸,谁知道却收获了惊奇和惊喜。“在腾云驾雾中穿越三百公里,”视察团经雅西高速前往西昌时,刘佩琼代表被“云端上的高速”所震撼,感叹道:“由平原跨过高山,进入雅西高速,全程200多个隧道,无数的高架桥,绕山三次提升,工程是艰巨的,行车却极安全。真是奇迹!”说完在朋友圈发布照片,分享激动的心情:“真是不可思议,以往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今四川的交通状况令人赞叹。”陈勇代表对此点赞道:“古往蜀道难,今来蜀道飞!”言简意赅,意气风发。“蜀道难”变“蜀道飞”,非一日之功。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告诉大家,时任二野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在解放大西南的战争进程中就开始谋划修建成渝铁路。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面对西南刚刚解放、战争尚未完全平息、社会秩序尚未安定、国家财政相当困难等各种不利因素,党中央和政府为了西南人民,下定决心,立即开始兴建成渝铁路。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作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毛泽东主席曾为此亲笔题写“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而今的四川在交通运输方面成就斐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10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4700公里,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2015年全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500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623.8亿人公里,成都双流机场成为国内第四大航空枢纽,四川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可谓“当惊世界殊”。
大灾显真情多难促邦兴
2008年和2013年,四川汶川、芦山、雅安等地连续遭受强烈地震灾害。“大灾彰显真情,大难更见本色,”在10月10日的情况汇报会上,省长尹力深有感触地说,“灾难无情人有情,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各界同胞倾情捐助,展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在汶川,香港立法会以最快速度拨款3亿港元用于灾区重建,香港红十字会向内地红会转赠各方面捐款达9.1亿港元、救灾物资350多吨,特区搜救队、医疗队第一时间火线支援救灾工作。正是由于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四川人民在大灾后屹立不倒,积极投入灾后重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基于此,灾后重建工作成为此次香港代表视察的重点之一。
10月12日,视察团专程来到雅安市芦山县,从前往龙门古镇视察古镇新区重建发展情况,到行至龙门乡河心新村了解农房重建、新村管理新思路,再到芦山县“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视察团力图多方面深入了解、亲身感受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新面貌。代表们对芦山人民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方针表示赞赏。香港工会联合会理事长吴秋北代表说,芦山强烈地震后,当地迅速恢复生产生活,同时启动灾后重建谋篇布局工作。如今,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已经实现,正在推进“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有关工作,这正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对此,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代表也表示赞同,他说:“不管是汶川地震,还是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速度举世瞩目。重建目标不是豪言壮语,而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四川人民乐观积极的精神也值得称赞,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作为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我们要把这样的精神弘扬传播。”吴秋北代表表示。
行政会议成员叶国谦代表一语中的:四川不是在大地震后“站起来”,而是“跳起来”,在危机中实现转机与发展;四川人民不是在废墟上重过以往的生活,而是在宏伟的蓝图上奔向小康。这些都有赖于政府将灾后重建与发展联系在一起,四川经验和优势值得好好总结推广。郑耀棠、黄玉山代表深刻剖析了四川重建成功的制度因素:有些国家经历一两次大型地震或严重自然灾害,灾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往往出现停滞甚至一蹶不振;而人口和面积都与一些国家相似的四川,经历两次大地震后,重建速度举世瞩目,人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这实质上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没有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四川要在灾后实现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
视察中,代表们被灾区人民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深深感动,进一步拉近了香港和内地人民的感情。飞达帽业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颜宝铃代表深有感触地说:“芦山震后三年的重建成果丰硕,看到村民们由临时板房搬进崭新的农房我深感欣慰。村民们怀着对社会感恩的心,用花生等农家食品和表演热情欢迎我们,让我特别感动。”“我们是带着微笑,含着泪品尝的。”团长谭惠珠发自内心的话代表着每一位代表的心声。陈勇代表说:“我们在视察中亲身感受到了四川人民感恩的心,这种情感弥足珍贵。我们香港更应感恩国家和内地人民在金融风暴、非典时期对香港的全力支持。”
全面小康新目标精准扶贫再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作为西部省份、人口大省,四川如何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代表们此行非常关注的问题。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视察团花了两天半的时间对凉山进行了视察。10月14日下午视察团一行驱车来到海拔2900米、地处大凉山腹地的凉山昭觉县解放乡燕子洛村,这里自然地理条件恶劣,曾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贫困落后村。近年来,通过实施彝家新寨建设,一个个充满浓郁民族特色、整洁、崭新、文明的新寨在这里拔地而起,有效改善了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视察中,代表们时不时与村民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目前仍面临的困难等。随后,视察团一行又来到达普诗乡中心小学,了解彝族学生教育情况。谭惠珠代表亲切勉励学生们要努力学习知识,将来为改变家乡面貌作出贡献。
通过视察,代表们对凉山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认为凉山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落实中央和四川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是严肃认真的。同时,代表们也提出了一些询问和建议。张铁夫代表说,早前有媒体报道,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村民通向外界必须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被外界称为“悬崖村”。针对“悬崖村”问题,政府有什么对策?凉山州州长罗凉清回应道,基本思路是逐步将村民迁下山,同时将周边的小学扩大,实行寄宿制。
李少光代表建议,凉山可以与沿海地区签署协议,输出家庭工,相信这有助于解决区内贫困问题。黄玉山代表则认为,凉山存在的贫困问题有历史和文化原因,脱贫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教育,从根子上消灭贫困带来愚昧、愚昧加剧贫困的恶性循环。
离开凉山后,代表们的心仍牵挂着那里的群众。在10月17日的视察情况反馈会上,代表们再次对扶贫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刘佩琼代表指出,四川的贫困问题有诸多因素,长远来说,脱贫不能完全依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而是要从发展产业入手,发展多元化经济。例如,在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扭转目前贫困地区过度依赖中央财政支援的情况。吴秋北代表说,四川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要充分挖掘文化旅游方面的潜力,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扶贫脱贫。谭惠珠代表说,凉山是“养在闺中人未识”,这里独特的气候、水果、蔬菜是其他地方拿钱也买不到的,建议好好利用这些优势资源,想想办法把这些资源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创新驱动促发展转型升级上台阶
10月9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会见视察团一行时指出,四川当前正面临“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被国家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历史机遇。作为西部的经济、科教和文化大省,四川未来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高端成长型产业。
为深入了解四川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情况,视察团一行考察了天府新区。天府新区的总体定位为:我国西部地区核心增长极与科技创新高地,以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区。其核心区是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这里以“一城、一区、一带、一园”为发展重点。代表们重点视察了成都科学城,亲身感受成都科学城“创新为魂、科技立城”的发展理念。
谭惠珠代表视察后建议,以天府软件园为依托,川港共同发展创新创业。两地可以尝试设立合作机制,让香港的中小微企业和年轻人有机会到天府软件园发展创业,香港也可以将四川的创新科技企业和研究人员安排到港体验交流。完善的法制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谭惠珠代表表示,港商对法制环境尤其关心,建议四川让更多港人了解政府作风和投资法制环境。
香港保安局原局长李少光代表指出,四川是国家西部地区的发展龙头,适合发展高端科技产业,但必须引进人才。建议参考香港在世界各地设立海外经贸办事处的做法,通过驻外领事馆等渠道加强宣传四川,吸引海外学子学成后来川工作或创业。
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代表则针对地处西南的四川特别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将带动经济突破瓶颈,更好地发展。“其实,和科技创新一样,经济要发展,企业要发展,都需要有创新精神。”作为实业家的霍震寰代表如是说。
“一带一路”新机遇川港同心铸辉煌
王东明会见视察团一行时,首先感谢了香港社会各界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汶川地震、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巨大支持,同时指出四川和香港的合作空间很大,期盼两地能够在经贸、教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视察团团长谭惠珠代表表示,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上,四川可凭借自身强大的优势,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她认为,四川与香港相隔虽远,风俗习惯有别,但两地的经贸往来频繁紧密,合作的成效显著,香港已成为四川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未来香港与四川可以有更为紧密的关系和互动。
10月17日的反馈会上,代表们结合几天来的视察情况,对四川发展和川港合作纷纷建言献策。谭惠珠代表指出,天府新区和四川自贸区的建设,以及实施将四川打造为中国西部金融、财经和物流枢纽的规划,都应该充分利用香港的优势和平台。在城市与交通规划、物流枢纽等方面,香港都拥有先进的经验,四川方面可以向香港取经,建议成都和香港在CEPA框架下协商签署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对香港开放物流业。
视察团副团长、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副主席卢瑞安代表说,四川是旅游大省,自然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发展旅游有很好的条件。他建议,四川省以全域旅游为重点,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成都的中国西部门户地位。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推动香港成都“一程多站”式旅游,吸引更多港人来成都休闲度假;同时,办好有特色的节庆活动,例如彝族的火把节。
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高级顾问雷添良代表说,四川是国家西南部中心,优势得天独厚,而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沟通中外的“超级联系人”,拥有大量人才,期望川港两地政府在这方面加强沟通合作。同时,建议与香港工商团体建立更紧密联系,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合作、电子商务合作,深化现代物流合作等。
民建联副主席、新社联理事长陈勇代表说,四川和香港有“三通”,即一代伟人、历史文化通,千山万水血脉通,以及川港梦想通。邓小平的故乡是四川,他不但提出并推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还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让香港、澳门顺利回到祖国怀抱,保证了香港今天的繁荣发展。今天我们来到伟人故乡,非常激动,也十分感恩,有责任讲好川港故事!
四川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王宁表示,香港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很多珍贵的意见和建议,不仅显示出独到的见解,更充分体现了香港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对于代表们提出的建议,省政府会进一步认真梳理和研究,积极采纳,切实落实到今后各项工作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光志对代表们不辞辛劳、连续奔波,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开展视察工作表示赞叹,并表示代表们就四川发展“短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很强,充分反映了这次视察的成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道平在主持反馈会时动情地说,他感谢香港人民在大灾面前所展现的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希望香港代表把四川9000万各族人民对香港同胞的深厚情谊带回去,促进川港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本次香港代表视察四川时间虽短,但行程紧凑、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于香港全国人大代表了解祖国内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貌,对于增强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意识,增强代表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四个自信,促进香港与四川加强交流、深度合作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巡视员兼副局长。内文图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