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山西省人大:专题询问脱贫攻坚、请来农民旁听

文/张拯瑜 朱占春 阎晓峰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7年01月10日 11:02

    “山西省实现2020年全部脱贫目标,时间紧,任务非常艰巨,省政府会采取哪些重大措施?”

    “精准确定帮扶对象,如何做到不错一户、不落一人?”

    ……

    928日下午,山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第二次联组会议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副省长郭迎光率省政府8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回答询问。自2011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以来,这次的专题询问不仅是首次由副省长到会应询,而且是首次邀请农民旁听会议。旁听会议的13位农民来自全省12个贫困县。

    两个小时的询问中,山西省人大常委会11位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相继提问,省政府各有关负责人作出了详尽回答。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非常重视,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全省的脱贫攻坚从目标、任务、时间来看,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副省长现场为脱贫攻坚打“包票”

    “哪位委员首先提问,请举手。”92815时,主持会议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喜荣在主席台上说。

    坐在前排的谢海委员举手提问:“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山西就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共58个县,232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紧、任务重。请问,省政府将采取什么重大的、特别的措施?”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郭迎光副省长接下话题说,“确实如委员说的那样,山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顶层设计,细化政策措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开局是良好的。”

    郭迎光副省长提高了声音:“省委书记、省长向中央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市、县、乡党政主要领导也逐级签订了责任书,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作出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任务。近日,骆惠宁书记提出,要压实各级联县包村领导的帮扶责任,也要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可以叫‘副签’,这项工作我们正抓紧研究方案,很快要组织落实下去。”

    “我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初步建立‘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工作制度和推进机制。要推出超强举措,把‘五个一批’落到实处。这‘五个一批’是:大力度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大力度开展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大力度推进产业开发脱贫一批,大力度推进培训就业脱贫一批,大力度推进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今年将有70%的县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完成2020年前兜底脱贫的任务是有把握的。”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负众望,兑现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省同步奔小康。”郭迎光副省长向在场委员和农民打了“包票”。

    坐在旁听席上的13位贫困地区农民一边听一边点头,一边认真记录。专题询问会议刚结束,他们兴奋地对记者说:“省领导为我们脱贫打了‘包票’,是对我们贫困农民生活的关心。但我们不能等、靠、要,应当跟着政府好好干!”

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图/视觉中国

再压支出也不能压扶贫

    “目前,在山西省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财政能不能或者怎么样支撑扶贫开发工作?”石金鸣委员问。

    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黄庙回答说:“当前山西财政收入遇到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全国3个省份负增长,山西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至8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不太理想,与2015年同期相比,累计负增长7.2%,而全国平均增长7.6%,全省119个县,一半以上的县财政收入也是负增长。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压力很大,2016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5年下降18.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2015年下降13.8%。”

    接着,黄庙口气一转,坚定地说:“扶贫攻坚是国家的战略需要,要坚持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必须要保,千难万难也不能难农民,再压支出也不能压扶贫!”

    “省里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17年,省本级预算安排项目支出压缩20%,市、县专项转移支付压缩50%。‘双压缩’节省下来的资金作为扶贫专项资金,今年6.4亿元,明年12亿元,翻了一番。‘十三五’期间,农村开发资金60%要向贫困县倾斜,这样算来,又能增加十几个亿的资金”……黄庙一口气讲了12项具体扶贫措施。

    田喜荣问石金鸣委员:“黄庙副厅长的回答,您满意不满意?”

    石金鸣大声回答:“非常满意!”

    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旁听席上的农民高波、周和平、刘亮堂表情却显得沉重。会后他们告诉记者:“全省农民脱困需要那么多钱,筹措资金的担子很重,还要靠精打细算节省,省里把这些钱全部用在我们身上,真有点过意不去。”

以精准识别促精准扶贫

    亢官文委员说,他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个别地方存在扶贫对象识别不准不实的问题。为此,他提问:在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中,采取了什么措施,确保真正的贫困户被纳入扶贫名单?

    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刘志杰回答说:“针对各地存在的扶贫对象识别不准不实的问题,从201510月开始,我们又组织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全省剔除识别不准的扶贫对象92万,新识别进入的贫困人口有72万。即使这样,也不排除还有识别不准的情况,最近我们正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继续核查核实,力求识别结果真实可靠,群众公认。”

    “下一步还要建立完善大数据平台,促进扶贫部门和各行业部门间信息共享,对扶贫对象动态管理,让稳定脱贫的有序退出,因各种原因返贫的及时进来。做到有进有出,进退有据。”

    刘志杰说,识别贫困人口的基本标准是看家庭人均收入,我们采取的主要步骤叫“五步识别”,即宣传发动、摸底调查、民主评议、县乡复核、建档立卡。明确家中有轿车、有公职人员、有大型农机具、开办企业或公司、有稳定财产性收入、城镇购买商品房、子女就读私立高收费学校或自费出国留学、从事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能人大户等8种情况原则上不能被纳入扶贫对象。还有“三类人”暂缓纳入扶贫对象,即村“两委”干部一般不纳入扶贫对象;儿女有赡养能力的人员要严格审查、认真评议;有赌博、吸毒等恶习且屡教不改的人员暂缓纳入扶贫对象。

    列席的农民谢孟军、李凤明、张教明深有感触地说:“刘主任回答的问题很仔细,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确实需要监管,我们乡村正在进行‘回头看’,如将孤寡老人、失能残疾人定为扶贫对象不太合理,应该定为社会救助对象。”

林业扶贫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

    如何把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呢?让荒山增绿!让农民增收!王继伟委员把农民的心愿带到提问现场。

    省林业厅厅长任建中说:“林业主战场在广大山区,其建设任务主要是靠劳动力来完成,这一过程主要是让贫困人口参与进来,以增加他们的劳务性收入和资产性收益,这就是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点。”

    “为提升林业建设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省委、省政府根据特殊情况,决定提前启动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08万亩,年内逐乡逐村逐地块落实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按国家和省级现金补助标准,将国家第一年补助和省级第二年补助一次性提前兑现给退耕农户,明年春季全面实施退耕还林任务。”

    对此,旁听的农民张林贵说:“现在我们村发展梨产业,家家开办‘农家乐’,最近还办了旅游节,县政府也重视,村里贫困户占10%,这样搞下去,脱贫不是问题。林业扶贫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暴永清代表说:“我是武乡县人大代表、临漳镇三里湾合作社负责人。我们合作社在种植、粮食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对贫困户脱贫特殊优待。希望省政府在政策、机制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创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环境。”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