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信息化建设再升级,“助跑”选民登记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11月30日 10:17

    “不用动口动笔,用手机扫描就能完成选民登记,嘎方便啊!1012日,在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街道第34选区登记站,居民李大爷看着信息采集员小吴通过手机APP扫一扫身份证,大约10秒后就完成了原本繁琐的选民登记,不禁发出啧啧称赞。

    其实,将手机APP运用于“选民登记”,只是今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选举工作中不断创新、拓展信息化运用的一个生动体现。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张金康介绍称,早在2006年区县、乡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中,上海市就开发了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选民登记中的错登、漏登、重登问题。经过2011年的不断完善,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上海市对信息系统的功能再次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了系统的二次升级。

    近日,记者前往上海的静安、青浦、闵行、徐汇和宝山5个区,深入街道、社区、居委会的选民登记点,通过走访选民和选举工作人员了解到,目前,这套集选民登记、身份验证、资格转移、信息共享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助力上海选民登记工作的有力武器。

    1012日上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等领导到徐汇区湖南街道第34选区视察选民登记工作。利用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助力选民登记成为视察组关注的热点。摄影/展翔

    更准:应对“三分离”,减少“重、错、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流动愈渐频繁,人户分离、人企分离、企业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分离(简称“三分离”)现象日益突出。

    “这点在上海表现得尤为明显。”谈到2006年开发运用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的初衷,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选举任免处处长胡霞菁告诉记者,当年换届选举之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开展了调研,基层普遍反映,“三分离”状况为选民登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极易出现选民登记的错登、漏登、重登等,影响准确性。

    因为根据选举法规定,每一名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能有一个投票权,这意味着,每一名选民只能在一个选区进行登记。然而,由于完全依靠手工造册传统登记方式,加上信息不对称,极容易产生两个选区重复登记的情况。胡霞菁说,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类问题的产生。

    从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市“三分离”的现象更加突出,其中人户分离的比例已高达38%,“这也印证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当初大胆创新,研发推广选民登记信息化的决策是非常及时有效的。”胡霞菁说。

    依托上海的政务外网,今年的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不断完善,市、区、乡镇、街道及每个选区可根据各自不同权限登录系统进行操作。通过多种形式登记的选民信息全部导入该系统后,由管理人员对选民信息与全市实有人口资料库信息进行比对,确认选民资格,将选民划入选区和选民小组。

    胡霞菁说:“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选民登记,每一位选民的信息都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一位选民已经在一个选区登记,如果再次登记,系统会自动作出提示,有效杜绝重复登记的情况。”

    同时,针对两地登记“撞车”的情况,系统还设置了选民资格转移功能。“这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上海市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唐骏对此深有感触。他对记者说,闵行区处于上海的城乡结合部,是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导入的大区,采集选民信息的工作量非常繁重,“以前,人户分离的选民如果已被户籍地选区登记,但是希望在居住地投票的话,需要在两区之间开具书面的选民资格转移证明,而现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居住地选区可以直接在系统中发送资格转移申请,经户籍地选区确认后即可,避免了选民的往返奔波。”

    除了杜绝“重登”,该信息化系统还能通过数据比对有效解决“错登”问题。

    “以往纠错都靠手工比对,往往费时费力,准确性也不高。”胡霞菁说,近年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对信息系统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实现了选民登记信息从定时比对到实时比对的改变。在登记程序完成后,选民登记信息将自动与实有人口数据库、剥夺政治权利和停止政治权利人员信息库进行比对,一旦发现差错的立即反馈给各区县修改,完成从选民登记到选民资格审查的一体化整合,将差错率降到最低。

    同时,在选民登记的最后阶段,还可以通过对比系统内的数据库,处理好漏登问题,力争做到“拾遗补缺一个不落”。在青浦区夏阳街道采访时,青华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夏妍告诉记者,选区登记工作至1014日基本结束,为切实做到选民登记“不遗漏、全覆盖”,青浦区选举委员会要求各街镇于1015日以后再次核对系统中的实有人口数据库,对仍未登记的人员由楼组长再次上门,逐一核实,避免漏登,切实保障选民政治权利的落实。

    1011日下午,在上海市闵行区的南方城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利用信息系统为居民进行选民登记。摄影/曹子琛

    更快:结果实时看,“躺着”出名单

    “进入系统操作界面,只需录入一个身份证号码,系统就会自动与公安部门提供的最新人口数据比对,一旦符合条件,几秒钟内选民信息就被上传。”在闵行区的南方城社区选民登记站,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而在区选举办,相关信息登记情况已同步到系统中,相关工作人员正在“监测”区内选民登记的第一手情况。“目前,全区已完成多少选民登记,各街道、乡镇的登记量分别是多少,通过系统都可以实时了解,还有数据分析图表,帮助了解人口结构情况。”闵行区选举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信息化管理系统让选民登记大幅提速。事实上,这样的技术进步来之不易。

    在2006年系统建立之初,各级选举工作机构普遍反映,信息系统虽好,但是信息的比对和选民资格审查程序太过繁琐,信息上传后不能及时知道是否通过比对和审查,每天只有很短的一段固定时间才能进行比对和审查,费时费力还影响工作效率。2011年,在上海市相关部门的积极协助下,实现了选民登记信息的实时比对,完成从选民登记到选民资格审查的一体化整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进度。

    “更快”,不仅需要完善的操作软件,更需要强有力的设备技术保障。今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进一步优化系统操作的同时,对硬件设备进行了再次升级。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副主任郑俊杰介绍,此次换届选举,市里不仅扩大了选民登记系统专用网络的带宽,还运用了虚拟服务器等先进技术,保障选民登记系统e路畅通。“这就好比,我们不仅拓宽了道路,还增加了收费站,可以让车辆跑得更多,同时,又避免出现由于关口少而集中拥堵的情况。”

    对于广大选举工作者而言,优化升级后的系统还有一项特殊“福利”。以往对于各级选举工作机构来说,书写选民证和选举各类工作以及完成选举结束后的各类统计报表一直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升级后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增加功能模块,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选民的登记信息经选举工作机构审核后,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打印选民证,既快速又不容易出错。又如,通过信息系统,还能够实现代表候选人构成情况汇总、代表候选人名册打印和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告自动生成等。同时,系统还增设统计分析的功能,只要将选民和代表候选人的信息输入系统,就能自动进行统计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所以,“选民登记系统可以称得上是上海换届选举工作的‘一网通’,只要一上网,数据都一目了然。”宝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选举委员会副主任倪诗杰表示,以前没有登记系统的时候,选民名单、公告都是需要手写的,一旦写错就要重写,工作量很大,现在只要从系统导出直接打印即可,不仅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减少了差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唐骏也评价称,“只要前期底数排摸、采集准确,后面的工作可以‘躺着’进行,信息管理系统让工作人员更省心。”

1011日下午,在上海市闵行区的南方城社区,居民正在向工作人员咨询选举事宜。摄影/曹子琛

    更便捷:足不出户可登记,变被动为主动

    如何进行选民登记?除了自行前往登记站、打电话主动告知信息和坐等小区楼组长上门外,还有没有更省时省力又便捷的手段?据了解,通过完善信息化系统,选民足不出户,在家上网就可进行选民登记。

    上海市民只需登录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勾选户籍地或居住地参选选项,即可完成选民登记信息录入,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据了解,上网登记的便利之一是,市民完成信息登记后,可以及时查看资格审核情况,经过数据库信息比对,审核通过或未过审都能及时知悉。

    除此之外,如前文说到的,“手机APP”的运用也成为今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创新选民登记方式的一大亮点。“与2011POS机刷卡模式相比,手机扫证的方式,设备更便携,同时也降低了信息登记的设备成本。”郑俊杰介绍。

    据了解,手机APP的使用为“自选动作”,民众仍旧可以选择其他如上站、上网、拨打热线等方式进行选民登记。对于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选举工作人员也可主动上门为其登记。

    “选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选一种方式,这将极大地方便并鼓励选民主动登记。”胡霞菁表示,“通过信息化技术,丰富选民登记‘花色品种’,提升选民主动登记的积极性,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民主的进步。”

    更多元:功能覆盖换届选举全过程

    记者还获悉,此次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还在原来基础上有了较大拓展,不仅可服务选民登记工作,其功能更是覆盖了换届选举工作全过程。上海市各级选举工作机构不仅可以方便地进行选民登记信息采集、选民资格转移、选民资格审查、选区划分、选民小组划分,及后续各类相关报表、公告、选民证的打印之外,还可以轻松地通过系统进行代表候选人管理、代表候选人信息检索和统计等一系列工作。

    由于“撤二建一”,新成立的静安区已经于今年3月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区科委调研员陈海生自2006年以来,连续三次参与了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运用。在他看来,与前两次相比,今年的系统在功能模块上有了更大的拓展,选民登记完成之后,可以及时对代表构成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摆脱了原先书面统计的人海战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接下来,我们还考虑搭建区、镇人大代表管理系统,让信息化管理不仅用于换届选举一时,更服务于人大代表工作的各方面。”胡霞菁透露,选举工作的数据信息还将与今后代表管理的数据信息对接,使之成为“源头活水”。

    更强保障: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高效、有序运行

    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的普及和推广运用,离不开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和各个区、乡镇乃至街道、社区自上而下的配合和努力。

    为做好换届选举工作,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各区县通过培训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选举工作骨干队伍。

    胡霞菁表示,培训分三个层面进行:一是上海市选举办和市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举办专题培训。二是区县选举办分层次、分重点进行强化培训。三是有关街道、乡镇培训青年社工和志愿者作为信息操作员。

    除加强培训外,上海市选举办和市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还建立微信群,24小时在线值班,随时就基层选举单位在选民登记和资格审查中的问题作出处理和解答。“这种方式让交流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宝山区选举办工作人员小邱表示,以前选举工作中遇到问题都是打电话咨询,现在市选举办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市、区、乡镇、街道、各选举登记点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在里面,要找谁只要@一下就行了,问题回复非常及时,大家交流起来也十分方便。

    实地走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及时掌握选举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尽早发现并处理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区县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基层选举工作的有效指导。

    为确保选民依法有效登记,静安区通过加强培训,规范选民信息管理。静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坚华说,区选举办不仅指导街道对居民区和企业进行分类培训,编辑整理了专门的培训材料,同时要求各居民区都配备一名责任心强、政治意识高的工作人员作为信息员,负责所在选区的选民信息录入。对情况特殊的居民区、企业还由办公室上门进行一对一指导培训。

    青浦区也在培训方面做足了功课。通过举办换届选举集中培训班,借力上海市选举办对换届选举事务进行全面培训辅导,并对选民登记系统业务和系统操作进行专题讲解。“我们特别培养了几位专业能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小班培训。”青浦区选举办主任、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室主任徐一军对记者说,青浦区选举办到各街镇进行上门培训,专门编制了适用于街镇操作的选民登记操作系统培训教材,制作成PPT,通过“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指导,帮助街镇选举办登记人员尽快熟悉选民登记业务和系统操作,顺利地开展选民登记工作。

    闵行区十分注重对各类共性问题的收集整理工作。据唐骏介绍,区选举办在咨询上海市选举业务部门的基础上,及时研究制订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认真解决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先后拟制下发了《关于选民登记过程中几个共性问题的处理意见》《关于选民登记中遇有生僻字、查无此人、11年作为学生参加选举的选民登记问题的处理意见》《关于规范选民登记迁移的通知》等工作提示或指导性意见,统一全区操作口径,规范选民登记信息的采集。

    “信息化手段缩短了一线督导从决策到执行的距离。”谈到徐汇区的经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选举委员会主任陈高宏对记者说,换届工作正式启动之后,区常委会领导分工对口联系区域内22个选举工作组,每个人负责“包干”几块“责任田”,深入选区一线,督促工作落实。“借助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每日更新的第一手数据,每位常委会委员结合自己联系的渠道,加上现场体验,研讨问题、分享经验更加及时,从决策到执行的距离也大大缩短,形成了扁平化的工作格局。”陈高宏说。

    宝山区为选举工作顺利开展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区选举办汇编了12套培训材料,多方式、分阶段、分层次先后举办了7次不同主题和内容的业务培训。不仅如此,区选举办还下发了《宝山区选民登记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区选举办主任王菁表示,宝山区在每一级都建立了专门的系统操作人员,在加强系统实战操作的同时,还与每位操作人员签署了保密承诺书,严把换届选举纪律关,确保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安全、有序运行。

    据最新的统计显示,截止到1020日上午,上海市选民登记人数为1031.59万人,占18岁以上户籍人口的85.92%,其中在沪的非本市户口人员6.28万余人。(文/ 本刊记者 张维炜 特约记者 詹顺婉)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