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作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骞芳莉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骞芳莉。图/视觉中国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份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新的发展动力。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一、电子商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初显
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与商务活动紧密结合的产物,能够促进产品的充分流动和要素的有效配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既为市场机制更好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提供了新渠道,又为政府精准施政、有效作为提供了新手段。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我们可以从这五个方面来分析电子商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从“去产能”看:供求信息匹配的滞后不利于钢铁行业去产能和转型升级。电子商务为钢铁行业提供了产品推介更加高效、终端反馈更加及时的信息传导平台。通过实时的交易监测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充分反映需求总量、结构和走势,提供科学的预警和决策依据,甄别和淘汰落后产能,改造和转化过剩产能。据上海钢联“我的钢铁网”监测,2015年以来,全国共计停产高炉1.2亿吨,攀成钢、马钢等企业去产能比较成功,但今年以来由于钢材价格反弹,约有50%的停产企业复产,短期利益的“小算盘”扰乱了结构调整的“大格局”。监测分析结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去产能,有助于政府定点监控、定向调节。宝钢集团旗下东方钢铁网2015年实现交易额1378亿元,相当于宝钢2015年销售总额的84%。以电子商务数据为重要依据,宝钢主动压减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全方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对国内中厚板钢材市场的综合分析,推进劣质企业破产清算,退出罗泾钢厂炼钢产能345万吨,退出韶钢产能90万吨。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用高附加值的特钢产品取代低附加值的板材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此外,电子商务吸纳就业能力强,是企业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方向。京东集团与地方政府合作,从四川广安钢厂定向招收1万名下岗工人,帮助缓解去产能的“后顾之忧”。
从“去库存”看:随着网络消费习惯的普及和年轻消费群体的成长,电子商务开始成为住房消费的重要渠道,从“租”和“售”两方面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释放潜在购买力,提高资源利用率。2015年,搜房网为50个城市3796个新房项目提供电子商务销售服务,交易额达到2200亿元,与房地产企业相比,超过恒大和绿地,仅次于万科(2627亿元)。房屋共享平台Airbnb在194个国家拥有150万套房源,用户超过5000万,促进了闲置房屋充分利用。除房产业以外,服装等行业也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唯品会等限时特卖网站,针对服装行业库存积压严重、周转时间过长的情况,创新推出“闪购”模式,在一定时段内集中进行特定品牌产品的折扣销售,3天左右就可以完成库存清理。
从“去杠杆”看:我国宏观杠杆率过高,全社会杠杆率从2008年的170%增加到2015年的249%,但同时一些中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电子商务虽然不能直接降低杠杆率,但可以促进资金更多投向有需求、有前景的实体中小微企业,缓解部分领域的资金集中和过度杠杆化,优化信贷结构和资源配置。电子商务平台全程记录和累积交易信息,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信用体系,建立信用信息采集、共享与使用机制,有利于投资者充分掌握项目信息和投资风险,为中小微企业在线融资和个人信用消费提供有力支撑。平安银行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建立“大数据+信用”信贷模式,依托交易和信用记录为中小企业融资27万笔,贷款金额超过5000亿元。蚂蚁金服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依托消费者的支付宝数据,不用任何抵押最快20秒就可以完成20万元以下的贷款。
从“降成本”看:电子商务压缩了交易环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买卖双方信息搜索、协商议价、资金支付和产品送达带来极大便利,降低了市场主体的信息获取和甄别成本,减少了供需衔接和达成交易的成本,有助于企业和消费者“两头得实惠”。据麦肯锡研究,网上销售商品价格比实体店低6%—16%,同样投入1元成本,实体零售能够完成10.9元销售额,而网络零售能够完成49.6元销售额。据测算,电子商务的综合运营成本,比传统商业低29%,商品周转时间减少26%。浙江网仓物流公司开展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电子商务综合物流服务,帮助服装企业把配送误差率从百分之三降到万分之三,劳动力成本降低一半,人效提高两倍。
从“补短板”看:电子商务可以为贫困地区和农民群众降低创业门槛,拓展就业机会,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国电子商务就业人数达到2690万人,预计今后每年还将带动新增就业500万人。甘肃陇南9个贫困县开办网店8700多家,累计销售农产品34.5亿元,带动就业5.4万人,因电商人均增收430元,起到了“授人以渔”的扶贫效果,实现“一人做电商,全家齐脱贫”。京东集团建成800家县级服务中心,超过1200家县级服务店开业,为46个国家级贫困县建设特色馆,累计上线2300种地方土特产,销售额880万元。
电子商务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各类创业创新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协同运作、集约化发展,提高了创新效率,增加了有效供给。据麦肯锡研究,2015年,滴滴等汽车共享平台减少了我国20%的私家车出行。互联网催生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运动鞋等,在市场上快速普及。“韩都衣舍”“御泥坊”“三只松鼠”“尚品宅配”等网络品牌迅速崛起,用几年时间就走出了传统品牌几十年的创立之路。
二、电子商务进一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传统产业和实体市场的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一是总体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电子商务应用进程不平衡,农村地区、民生服务和外贸出口等领域存在发展短板,不利于供给结构的优化。二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电子商务从供给侧引领创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深度应用还不够。三是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不健全。传统的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与互联网经济发展需要不匹配,我国在电子商务国际规则制定中的作用和话语权与我国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和地位不匹配。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作用,要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加快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力。
第一,依托电子商务促进供给侧结构优化。
一是改进农村市场供给。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拓展农村消费市场,针对农村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特点,从供给端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结构化匹配能力,带动工业品下乡,方便农民消费。二是丰富服务业供给。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消费功能,支持城市社区打造多层次、多形式的便民服务点,将零散的社区服务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整合,统筹建设和改造生活服务网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三是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全产业链、全服务链出口,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
第二,依托电子商务助推供给侧提质增效。
一是应用电子商务激发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拓展产品和服务消费新空间新领域,扩大社会灵活就业。鼓励电子商务平台集约化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提升质量、培育品牌,推动企业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之路。二是应用电子商务提升供给质量。加快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进程,探索订单农业,加速实施精准农业,形成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扩大中高端供给,实现品类、品牌、品质全面提升,整合网络营销渠道,实现基于柔性制造的网络化订制。促进商贸流通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进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阶段。三是应用电子商务降低经营成本。发挥电子商务供需衔接作用,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升电子商务物流、支付等服务水平,降低企业的要素获取、市场推广和交易实现成本。
第三,优化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一是健全电子商务立法与标准体系。积极配合人大财经委推进电子商务法立法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法规、规章,完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行业标准。明确鼓励包容创新的政策导向,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推动建立于我国有利的电子商务国际规则。结合“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充分考虑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践需求,积极参与并着力引导国际电子商务规则制定,增强中国话语权,助力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抢占竞争制高点。三是运用大数据健全科学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对内深度整合电子政务资源,建设统一共享的数据资源库,对外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深度挖掘市场供求数据。综合利用内外资源,形成政府与企业信息共享、综合开发的新体制,依托大数据精准分析、预判经济走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指引,有针对性地改进市场调节与产能调控,促进供求总量和结构再平衡。
(本文作者为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