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打捞队伍的排头兵中国饱和潜水的实践者
——记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金锋
文/张壬戌 施洪兵
在上海黄浦江畔,中国救捞事业的发源地——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有一位被社会各界尊称为“水下杨利伟”的潜水员。他是大海深处钢铁身躯的蛟龙,是国家专业打捞队伍的排头兵,是中国饱和潜水事业的实践者。30多年的潜水生涯给他带来了无数荣誉:他是上海打捞局氦氧饱和潜水英雄,救捞系统“救捞勇士”和“救捞功臣”;上海市、交通运输部和全国的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013年被评为“感动上海十大人物提名奖”和“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上海市劳模和全国劳模。他就是救捞系统首位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副队长、潜水队长,国家一级潜水员、饱和潜水监督、高级技师金锋。
做潜水员就要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是中国救捞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上海港以及北起连云港、南至闽粤交界处的沿海清障打捞、环境和财产救助等公益性职责,并肩负国家指令性政治、军事、战备和救灾等应急保障任务。金锋是上海打捞局培养的一名党员潜水员,自1985年8月就进入打捞行业从事潜水工作。在30多年的潜水生涯中,他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身先士卒,敢于担当,在履行应急抢险打捞职责时,秉承“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带领潜水队员们先后参与了天津港“奥圣65”轮、黄河小浪底遇难者遗体搜寻打捞、成山头海域“世纪之光”轮水下抽油、洋山水域“翡翠”轮高位搁浅救助等一系列重大的应急救援任务,为上海打捞局承担的履行应急抢险打捞职责,保障海上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整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6月,“东方之星”客轮在航行至长江中游、湖北监利大马洲水道主航道时,突遇龙卷风,顷刻倾覆翻扣,船上的454名人员陷入绝境。76.5米长的沉船翻扣于狭窄的水道上,犹如一座水下堡垒,给船舶的航行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救捞系统主动请缨、出击,集中精干力量组成救捞搜救应急队,第一时间抵达沉船现场。
金锋(前右一)在“东方之星”救援打捞现场指挥工程技术人员检查扳正缆桩焊接强度。(作者供图)
金锋带领救捞应急队员们克服沉船现场寒冷、风大多雨,江水水流湍急、能见度差,客船结构复杂、翻扣后内部散落杂物对潜水员造成极大危险,船底着床为岩石护堤区,给穿引沉船过底钢缆造成极大困难等种种不利因素,承担了沉船船况探摸调查,以及沉船整体扳正和起浮中最重要的任务——沉船过底钢缆的穿引任务。救捞应急队员们在救援中通宵达旦作业,实在太累,就把纸箱子铺到甲板上、走廊过道里睡一会儿;实在太饿,就吃包方便面。金锋作为现场负责潜水探摸和船底钢缆穿引作业的指挥人员,在风雨交加中组织潜水作业,冻得胃部抽筋;通宵指挥,两眼红肿,充满血丝,嗓子严重嘶哑,累得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用手势、用令人揪心的一丝丝微弱的声音拼着命在现场指挥。4日深夜,极度疲惫的金锋实在撑不住,就随地坐在湿淋淋的钢板上,想睡上几分钟。由于沉船船舷90度且与水底石头紧紧压在一起,在穿引最后一根过底钢丝过程中,船尾处关键的第4根过底钢缆的钢丝引索被拉断。原计划5日凌晨的扳正起浮安排被延迟,现场的气氛凝固了。同样连日不眠、在现场指挥的上海打捞局局长洪冲和所有的人员一样,此刻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看着疲惫不堪的金锋,洪冲实在不忍心叫醒他。但是,情况紧急,洪冲只能硬着心大声地叫醒了他。“金锋,能坚持吗?”精疲力竭的金锋尽力睁开了满眼血丝的双眼,说:“没有问题。”金锋带领队员们奋战了4天3夜,面对强流、寒冷、水下石头的阻挡,前赴后继,频繁下潜,反复穿引,攻坚克难,历经艰辛完成了4道船底钢缆的穿引任务,为沉船的最终扳正和打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为后续搜救工作的推进创造了条件,最大程度地减轻了遇难者家属的痛苦以及党和政府的压力,向世人展示了专业救捞队伍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技能本领,展示了专业救捞队伍“冲得上去、救得下来,潜得下去、捞得起来”的实力,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的作用。
目前,金锋作为潜水作业团队的总监正在带领潜水队员们执行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任务。这是上海打捞局通过全球竞标获得的一项为期一年的国际性重大沉船打捞工程。现在,他们已圆满完成第一阶段沉船预调查和抽油任务,正在开展气囊安装孔开设、预埋引绳穿引、兜底钢丝抽拉等各项作业,并为后续沉船起浮打捞全力奋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世越号”打捞工程各项工作按照原定计划稳步推进,以保证整个打捞工程能够按期完工。
“我是党员,我是潜水队长,有危险我先下。”
在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进程中,潜水员的作业深度代表了国家的实力。饱和潜水技术是当今世界潜水行业最顶级的核心技术,是人类向海洋拓展生存空间、挑战生命极限的前沿技术。长期以来,饱和潜水技术一直被西方国家所垄断,国外把饱和潜水技术与航天技术置于同等位置。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上海打捞局于2006年自主攻克和研发了200米氦氧饱和潜水成套技术,并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修复了搁置20多年未用的200米饱和潜水设备,培训了包括金锋在内的饱和潜水员,具备了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2006年11月,上海打捞局首次启用200米饱和潜水设备,并运用氦氧饱和潜水技术,执行南海番禺油田油管更换抢险工程作业。当时,在我国南海、东海石油开发领域,饱和潜水长期由外国公司垄断,这次是中国人首次应用饱和潜水技术在海上作业。饱和潜水作业对我国潜水员来说,检验的是敢不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大胆举动。在用自主研发的技术修复设备时,任何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或操作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威胁生命,对潜水员的意志、技术与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现场的潜水员心里都没底,大家本能地恐惧。面对首次生死未卜的深水探险,“我是党员,我是潜水队长,我先下。”金锋毫不犹豫地说道。
金锋带领五名党员潜水员,组成了我国第一支饱和潜水作业队伍,向着深海领域冲刺。潜水钟内的压力是地面的数倍,金锋感觉骨头压缩得厉害,一根刺入另一根,痛得就像脱臼,伸展不开,犹如被真空包装的食物。在钟里,累了,伴着舱外机器轰鸣声入睡;饿了,生命支持人员通过递物筒传送食物到生活舱,但由于身处高压环境,根本尝不出味道,难以下咽。他们下潜海底,在100多米的水下,连续8个小时高强度作业。在深海高压舱中生活390个小时,在深海中工作126个小时,金锋总是第一个下潜,第一个出钟。这次潜水作业的深度达到103.5米,圆满完成了番禺油田立管更换工程,兑现了庄严承诺——实现我国氦氧饱和潜水“零”的突破,打破了国外饱和潜水在我国的垄断局面,使我国水下大深度救援和打捞作业有了新的武器。金锋带领饱和潜水员们开启了中国通往世界深潜水技术巅峰的大门。金锋和他的队员们先后完成了春晓油田水下漏浆点修复等抢修工程,番禺单点立管修复和多次更换工程,崖城饱和潜水作业,以及众多的平台检验、海底电缆施工、常洪隧道市政建设、油田膨胀弯安装工程、海底油管检修、电厂取水口管段沉放等饱和潜水作业和海工服务。
潜水行业要弘扬工匠精神,力争早日实现海洋强国的中国梦
饱和潜水作业实现“零”的突破后,上海打捞局立足国家海洋强国建设,确立了下一步饱和潜水的研发目标:着力开展深潜水技术研发,主动对接科创中心建设。向深海进军,要有一支有技术、能战斗、能吃苦、能奉献的国内一流的潜水队伍。潜水员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是一种在平凡岗位上踏实工作的“工匠”精神,需要把前辈们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潜水员,把那份“潜水匠心”一代代传承下去。针对潜水队年轻人多的特点,金锋把教育队员、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鼓励队员加强学习、提高技能放在首要位置,在潜水队组织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管理型、效益型、和谐型”班组建设,并推行“签订师傅带徒弟协议”,让老师傅在技能的传承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金锋在抢险打捞和深潜水技术方面的特长优势,2013年4月,“金锋潜水技术工作室”正式在上海打捞局挂牌成立。工作室把提高队伍技能放在首位,组织潜水员进行潜水训练、装备保养和电焊切割等实用技术训练,培养大学生潜水员,组织队员进行外语学习,把取得国际承包商协会(IMCA)证书作为目标,使潜水队伍能向国际化迈进。随着饱和潜水技术的发展,他带领的潜水员队伍有了质的飞跃,目前共有潜水员78名,其中68人具有饱和潜水证书,在长江航道“东方之星”救援打捞、韩国“世越号”打捞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4年1月,上海打捞局深潜水研发团队出征南海,发起了向300米深海的冲击。金锋作为饱和潜水作业团队的总监,组织指挥潜水员在南中国海成功下潜至313.5米水深,创造了我国饱和潜水作业深度新的纪录,使中国深潜水技术作业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实现了我国海上应急处置和服务保障能力新的重大跨越。深潜水技术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对提高我国水下大深度救援能力、抢险打捞能力和海洋工程深潜水作业能力,高效处置和应对水上重特大突发事件、突发政治军事事件的能力,以及拓展海洋工程业务、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把救捞的好声音带到人民大会堂,在党和政府与救捞职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后,金锋认真学习与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相关的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了解人大基本制度理论,掌握人大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奠定基础。在参加人大代表培训学习时,金锋还虚心地向其他人大代表请教。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金锋合理安排时间,将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他认真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重视参加到长江路隧道和水资源保护等一线场所进行视察的活动。在视察过程中,每到一处他都认真查看、详细询问,依法行使代表权利。四年来,金锋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中,围绕服务救捞事业发展、提升救捞能力、服务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认真掌握真实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准确反映民意。结合自身的工作情况,他把调研放在抢险打捞工程现场,密切联系职工,坚持做到用心与职工沟通,留心观察民生民情,细心思考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及时收集各种素材,了解打捞职工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掌握到第一手的实情和数据,提交具有前瞻性、代表性、针对性、准确性、可操作性的建议,给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正确的依据。结合我国深潜水技术研发,长江航道“东方之星”救援打捞、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等重大工程的实践,围绕发展我国深潜水技术,助推海洋强国建设,他先后提出了《发展饱和潜水,助推海洋强国建议》、《提高海员社会地位,减免船员税收的建议》、《加快实施航道法的建议》以及《加大救捞设备研制投入,保障海洋强国发展》等一系列有实质性意义的建议和措施。
从一名普通的潜水员到高技能潜水人才和我国饱和潜水事业的领军人物,从战斗在抢险打捞一线的潜水队长到全国人大代表,角色转换的同时,金锋感受到更多的是责任的增加。面对鲜花、掌声和众多荣誉,金锋显得异常冷静,他说:“作为一名潜水员,我要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潜水技术,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做精做好,在实践中不断攀登潜水事业的巅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要竭尽全力承担起人民赋予的重任,努力履行好代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