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实践创新与顶层设计

汪铁民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10月10日 08:27

    人大代表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由我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所决定的,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和特色。而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仅需要实践中的积极创新,制度设计上的及时跟进也同样不可或缺。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就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所作出的一项顶层设计。

    实施意见明确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指导思想,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从内容上看,实施意见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广泛吸收了实践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近些年来,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到地方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实施意见广泛吸收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可以说,实施意见中的许多规定都来自于实践,都凝聚着各级人大工作者的智慧。其二,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根据当前代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实施意见作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规定。特别是针对网络给人大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实施意见专门就建立健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作出具体规定,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完善人大网站,设区的市、县两级人大可以依托省级人大网站或者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同级网络平台,建设门户网站或网页,搭建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网络平台。”其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实施意见就完善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内容、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方式方法、代表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的处理反馈机制、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的保障和指导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内容详实、具体,便于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实施意见的出台乃至顺利实施,不仅有利于增强代表的履职意识,提升他们的履职水平,同时,也将盘活整个代表工作。从更大的层面看,它对于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实施意见所确立的原则能一一落地,如何让实施意见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能成为代表的“规定动作”,如何让实施意见对代表的履职行为真正起到引领、保障、规范和督促作用,如何让实施意见能成为代表的履职宝典和工作指南。

    参加人代会是代表履职的重要方式,但人代会不是代表们展示自我的秀场,不是他们表达个人政见的讲坛,更不是反映他们个人利益诉求的场所。人代会应是代表反映百姓意愿、传递百姓声音、表达百姓诉求的重要舞台。为此,从实施意见的通篇内容看,如何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应是代表履职的着力点。

    履职在会上,功夫在会外。为了会上的一次精彩发言,为了投出庄严的一票,为了提出一份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代表们需要在会下做出充分的准备。甚至可以说,深入基层,深入到百姓中间,去了解社情民意,是代表履职的一道必经的前置程序。实践证明,书斋内的冥思苦想、办公室里的文来文往、“权威们”之间的坐而论道,无法获取真正的社情民意。只有让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回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才能真正看清当今社会的真实面孔;才能采集到原汁原味的、不带任何水分的民意;才能在火热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水平;才能让代表工作更加“接地气”,更加充满活力。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