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城街道:议政会,“议” 出百姓心声
现在,许多基层人大都面临这样一个难题,撤镇建街后,街道一级没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庞大的经济社会管理事务面临监督缺失问题,民主渠道断层,如何弥补这一短板?各地都在进行探索实践。
前不久,“百县百乡行”报道组在义乌市稠城街道的采访中了解到,2014年,根据金华、义乌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乡镇(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若干意见的规定”,稠城街道成立了议政会,从制度创新入手,拓展出一条基层民主与监督服务的新途径。
稠城街道现辖13个社区,是义乌市的主城区和政治、商贸中心。
“成立议政会,人员的选拔是基础。”稠城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茂林向本刊记者介绍说,议政员由党组织提名推荐,综合考虑了职业、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等综合因素。“其中,我们秉承的一个重要宗旨是社区干部尽量少一些,要求社区的书记、主任都不担任议政员,强调多推选基层一线人员,更多地反映最基层的声音。”
最终,28名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具有一定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居民,被推选为街道议政员。
在稠城街道办事处的大楼内,记者看到,议政员的基本信息和议政会章程都张贴在墙上醒目的位置,方便当地居民联系。
议政员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定期听取和讨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预算、重点项目、民生实事安排及执行情况的报告;二是调查研究,及时收集与反映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那么,如何让议政会切实发挥作用呢?稠城街道人大工委的“一班人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共识,那就是要让议政员与人大代表凝心聚力,拧成一股绳,激发他们的履职热情。为此,稠城街道人大工委提出了“四同”理念,即人大代表履职与议政员“同心”,视察监督与议政员“同行”,提意见和建议与议政员“同位”,跟踪督查督办与议政员“同力”。
为了让议政会的作用发挥更具刚性,稠城街道人大工委创设了议政员问政、听证制度。根据议政会章程规定,每半年开展一次议政员问政,听取街道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财政运行情况和国资管理情况,对街道各项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和意见,在之后的工作开展和制度完善等诸多方面进行落实。
“去年7月17日,我们刚举行过一次问政会。”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张茂林说,问答交锋非常激烈,短短一个小时,议政员围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创新城市管理、五水共治、有效投资等多项重点工作,总共抛出12个问题,分管领导或科室负责人一一予以认真回答。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听证之后,各议政员还对街道科室工作进行书面评议,分合格、良好和优秀三档,对各科室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街道工作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稠城街道人大工委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接连制定了三项关于代表、议政员履职的“刚性”制度,包括人大代表、议政员联系选民制度,人大代表、议政员联系政府工作制度,人大代表、议政员综合评价机制。
规范化的制度建设激发了代表和议政员们的工作干劲。“大家觉得心里亮堂了,我要干,干什么,怎么干,都跟明镜似的。”楼曙光是稠城中心学校的校长,作为街道的议政员,他表示,这些制度让政府及其各部门有了压力和动力,必须干好工作来回应代表、议政员的呼声与建议。而每年年底的评价机制,则激励代表和议政员更加注重自身平时的表现。据了解,根据评价机制,去年,稠城街道人大工委对连续两次无故不参加活动或排名末两位的议政员实行了退出机制,对评价末两位的代表进行书面提醒并报义乌市人大备案。
“制度建设的完善,大大提升了代表、议政员密切联系选民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张茂林说,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随之获得了很好的解决。
2014年6月,孝子祠社区的两名议政员反映,辖区投资18.6万元的一座房屋修复工程拖了7个多月都没有竣工,居民反映强烈。街道人大工委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5名议政员、8名在辖区的市人大代表展开视察。他们与工程发包方、责任方、承包方、施工方、选民代表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追寻工程延期的根源,督促工程承包方作出限期完工的承诺。3个月后,当人大代表、议政员再次前来视察时,发现这项工程已经完工并交付使用。代表和议政员的努力付出获得了周边群众的交口称赞。
“可以说,在街道没有本级人大代表,也没有设人大主席团的情况下,议政会的建立,拓展出一条基层民主与监督服务的新途径。”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鼎星说,这些年,议政员和人大代表一道积极投身稠城街道的民主建设,把群众反映最多、最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及时反映上来,尽心建言献策,有力推动了一批“老大难”问题的解决,老百姓得到了最大实惠。
(文/本刊记者 张维炜 李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