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举措
汪铁民
根据宪法和法律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的规定,全国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自2016年开始将陆续换届。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举措。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环节,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切实做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进行的,与以往换届选举相比,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一方面,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热情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流动人口规模越来越大,使动员组织参选的任务更加艰巨。此外,随着改革涉入“深水区”,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会随时出现,再加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这些都增加了换届选举的难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呢?多年来的选举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是选举工作必须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也是选举工作不断取得成功的最宝贵的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换届选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都很强的工作,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换届选举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样才能保证换届选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此,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换届选举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换届选举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充分发扬民主是我国选举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各级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可以说,选举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步骤。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信和依靠群众,调动选民积极性,依法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把充分发扬民主贯穿到换届选举的每一个环节中,使选举的过程成为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
严格依法办事是换届选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换届选举事关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政权建设,意义重大,必须依法进行。宪法和选举法等有关法律对换届选举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程序都作了明确规定,我们要贯彻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严格依法按程序开展换届选举各项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举环境,确保换届选举依法有序进行。对以金钱或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代表的,对以暴力、威胁、欺骗等非法手段妨碍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对仿造选举文件、虚报选票数的,对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报复或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对在选举中接受金钱或其他财物贿赂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这三项原则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是关键、是统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换届选举建立在广泛而又坚实的民主基础之上,才能使换届选举在法治的轨道上平稳有序地推进。因此,只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三项基本原则,换届选举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