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武胜桥镇:代表帮扶铺就百姓幸福路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06月03日 08:58

    54日下午,中国人大杂志“百县百乡行”报道组驱车赶往武胜桥镇。这座小镇位于山东西南部,其所处的菏泽市东明县地理位置特殊,跨鲁豫两省交界,是黄河入鲁第一县,东南与山东曹县搭界,南与河南兰考接壤,西北与河南长垣、濮阳隔河相望,周边交通网线四通八达,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开放、便利的交通环境,铸就了这里的人们豁达豪爽、敢闯敢干的精神。近年来,武胜桥镇人大大胆创新,把帮扶活动作为人大代表实现价值的重要平台,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走出去,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车间工棚、门市商店、项目现场等生活生产一线,密切与百姓的关系,切实做到深入基层,帮扶群众致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汽车首先开进了武胜桥镇的玉皇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居民小区。道路宽敞整洁,大片的绿地中鲜花盛开,一幢幢蓝顶、黄墙、白窗的独栋或联排楼房,自南向北依次排开,十分气派。

    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段伯汉(左二)一行调研企业界人大代表帮扶困难群众就业创业情况。摄影/贾承政

    “现在的玉皇新村由玉皇庙、沙沃、来庄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这些新建的楼房是全国人大代表、玉皇庙村党支部书记王金书出资兴建的,建成后捐赠给全村父老乡亲居住。”一位受访的村民告诉记者。

    如今,村民们都住上了楼房,幸福的日子还在延续。本着自愿、公平、公开的原则,王金书鼓励村民将手中的闲散土地流转集中到一起,注册成立了农业科技公司,进行规模化种植耕作,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玉皇新村党支部负责农业的陈胜军告诉记者,“现在,许多村民都在农业科技公司工作,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钱,年底还能享受分红,生活更加富裕了。”

    玉皇庙村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武胜桥镇崔寨村,42岁的崔秀军,正在地里忙着种植蔬菜,他对记者说,前些年因为缺乏技术,搞种植非但没有盈利反而负债累累,在儿子上大学之后家中经济状况越发困难。2015年,镇人大组织开展了代表帮扶活动,镇人大代表张建英与他结对帮扶,并且为其制订了相应的脱贫致富方案。之后,张建英帮崔秀军申请下了银行的小额贷款,并找来农业技术专家引进外地优良西红柿和菠菜品种,传授先进的农业实用新技术。“在种植过程中,张代表多次前往田间地头查看西红柿苗的长势,多次请来县里专家,在现场手把手为我们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崔秀军话语中满是感激。

    去年,崔秀军家的蔬菜瓜果喜获丰收,年人均纯收入2.1万多元。崔秀军高兴地说,现在不但在经济上翻了身,还掌握了种植、信息、产品市场分析及销路问题等技术,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了。

    从玉皇新村和崔寨村的走访中,记者看到,当地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而这背后离不开武胜桥镇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

    近几年,武胜桥镇人大按照市、县人大常委会和镇党委的要求,服务全镇中心工作,勇担经济发展重任,积极鼓励人大代表走创业路、做创业人,积极开展人大代表“建功立业”活动,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带头作用。

    不仅如此,“武胜桥镇还积极开展了‘万户群众脱贫致富帮扶’活动。”镇人大主席常新忠介绍说,镇人大将该活动与当前国家开展的“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相结合,细化分解了活动任务,驻镇各级人大代表每人联系37个贫困户,通过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资金扶贫等形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随着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一系列文件精神的落实,我们感觉现在基层人大工作越来越有干劲了。”面对记者,常新忠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表示,目前,人大代表帮扶活动还在不断深入推进,一批汇聚百姓呼声的代表建议已经汇集到了镇人大,“从果蔬种植,到养殖业发展;从促进安全生产,到推进电商发展……”常新忠说,下一步,武胜桥镇人大将把这些建议的办理作为工作的“重头戏”,围绕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事项召开乡镇专题人代会,把工作做实,努力让百姓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文/本刊记者 张维炜)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