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阳路街道:让代表和群众“无缝对接”
“路灯亮了,晚上孩子放学回家就安全了。”家住淄川区般阳路街道文化小区的居民王世祥告诉记者:“街道有个‘人大代表公开接待日’,我们去反映小区没有路灯的问题,没想到这么快就给解决了。”
地处淄博市淄川中心城区的般阳路街道积极创新“双联”活动,依托人大代表“回选区、知民情、促发展”活动平台,让代表和群众实现了“无缝对接”,促进了民生的改善。
“‘双联’活动搭建了代表履职的新平台,接地气、惠民生。活动开展以来,我定期到民情联络站接待群众,倾听民众呼声,了解群众期盼,同时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实际,释民惑、帮民需,积极建言献策,不仅提高了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也有效助推了部门工作争先创优、提质增效。”市人大代表于学军多次参加般阳路街道人大代表民情接待活动,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为了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般阳路街道以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划分的选区为基础,依托街道三维数字管理系统,设立了一处民情联络站和两处民情联络点,对接50个基础网格,搭建起站、点、网格三级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要求代表每月至少回选区联系一次选民,每季度固定联系一次群众,第一时间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双联’活动开展以来,我作为城一社区民情联络点召集人,每季度召集一次代表群众座谈会。在会上,关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我们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上一级人大。通过这样的形式,确实为老百姓办了实事、办了好事。”淄川区人大代表夏天亮告诉记者。
区人大代表李相峰在公开接待群众时,得知文化小区无路灯,给居民群众造成诸多不便,他积极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很快文化小区就安装了路灯20盏,满足了居民夜间出行需求。
“没安路灯的时候出来很不方便,一般用手电,有些上年纪的人走路不大方便,就不出来了。现在,大家晚上出来坐坐、玩玩都很好。”文化小区居民王世祥告诉记者。
为了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的联系,般阳路街道为2名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确定6名固定联系的代表。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季度固定联系代表1次,通过电话交流、个别见面等形式,保持经常性联系,代表将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反映,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时将常委会和上级人大的决议、决定向代表传达。
般河流经般阳路街道,群众要求对其环境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共同研究,提出建议,推动了问题解决。现在,般河两岸观光道路改造工程已成为一项民生工程、亮点工程。
夏天亮在走访中得知辖区幼儿教育资源缺乏,给孩子入托、家长接送造成不便后,建议将社区办公楼腾出来,兴建幼儿园。幼儿园建成后,不仅满足了幼儿入园需求,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家长接送孩子。
“把幼儿园建在这个地方,对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太方便了,尤其是接送孩子非常方便,接送孩子都不影响正常工作。”般阳路街道城一社区居民陈克勇告诉记者。
般阳路街道还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帮扶困难群众活动,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开河社区李军之子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因病致贫,街道通过组织捐款、申请大病救助、启用代表捐助资金等方式,筹措爱心款5万余元,为其送去温暖和希望。
围绕教育医疗、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等民生热点,般阳路街道组织代表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一年来,形成议案三项、建议两条。“关于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及消除小饭桌安全隐患的建议”列入全区16项重点督办建议,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挂牌督办,提出建议的代表全程参与,有效地促进了建议办理,推进了民生改善。
区人大代表袁爱琴告诉记者:“在活动中,我切实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双联’工作增进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和感情,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和积极性,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人大代表‘双联’活动,联出了民情,联出了民意,联出了民心,已成为街道工委、办事处解决民生诉求、助推项目建设、拓宽服务渠道、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又一平台,有效地促进了街道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般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文/本刊记者 张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