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架起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06月03日 09:10

    地方人大如何切实改进和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让人大工作为百姓知晓、喜闻乐见并普遍认同?我们欣喜看到,近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人大工作与宣传工作深度融合起来,积极构建人大工作的大宣传格局。

    411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工作座谈会,会议首先通报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新闻工作情况及2016年工作安排。2015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好制度”这一主题,牢牢抓住“讲好人大故事,主动为人民发声”这条主线,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首都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了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基于人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决定把加强人大新闻工作作为2016年改进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将新闻工作作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履行好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的重要基础工作,紧紧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首都的实践,在反映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上下功夫,在汇集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质量和实效。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工作成绩的取得与新闻工作大格局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办公室、北京日报、千龙网、《北京人大》杂志等单位相关负责人还分别就“在人大新闻工作大格局中发挥作用”进行交流发言。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伟出席会议。李伟强调,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要强化政治意识、导向意识、策划意识、创新意识,加强新闻策划和沟通协调,以准确、平实、全面的新闻报道,充分宣传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巨大优势。李伟对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作的《2016年新闻工作手册》印象深刻,他指出,手册对重点选题、报道方式、责任分工、保障措施等都做了明确具体安排,希望新闻媒体能够按照相关要求提前介入、深度策划、高质量完成报道任务。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出席会议并讲话。杜德印指出,首都发展进入新阶段,人大工作面临新形势和任务,今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要按照“立良法、求实效”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人大新闻工作要摈弃政绩思维,强调法治思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明确职能作用,将新闻报道融入人大各项议题和工作中,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北京的生动实践,及时、准确、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诉求,架起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人民群众之间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人大新闻工作的功能、特点和优势,提高新闻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对此,杜德印指出要准确把握人大新闻工作的宣传功能、传播功能、表达功能和监督功能。通过新闻报道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宣传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全市人民依法有序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通过宣传人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保障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通过新闻媒体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表达出来,使新闻媒体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有序民主参与的重要途径,成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了解人民群众意志、愿望的重要渠道,成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和决策的重要支撑。新闻媒体也要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使人大工作能够更加符合规律、更能凝聚共识。围绕发挥人大新闻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质量和实效,杜德印提出五点要求,强调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事论制、以事论理;围绕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题,更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引导人民群众把握规律,凝聚共识;拓展新闻工作的方式。

    杜德印指出,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到破解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正确途径,提高“共求说得对”的能力,非常不易。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的多元,立场、视角、价值的不同,形成共识更是不易。因此,人大工作需要通过新闻媒体来了解各方面意见,探索方向、把握规律、凝聚共识。因此,人大新闻工作要坚持科学精神,引导人民群众把握发展规律、凝聚发展共识;要把人大法律监督职能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结合起来,通过富于建设性、保障性、实效性的深度报道,推动人大工作公开,推动首都各项改革发展工作取得实效。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清出席会议。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和北京市属媒体相关负责人和记者,以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各厅办室相关负责人,约5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文/本刊记者 萍)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