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专业小组让履职更“专业”
“把人大代表按职业、兴趣、专业分成小组,围绕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和市民关注的身边问题,用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提出专业化的建议,大到城市立法、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等大事,小到建立一个公交调度站、保护一棵树、设立一个标示牌等小事,对发现的问题面对面督办,桩桩件件都说到点子上,代表视察参加率从40%上升到80%,代表主动履职显著提高,展示出人大代表参与社会管理的专业能力。”说起人大代表专业小组的活动成效,市人大常委会代联委主任李英才面露欣慰。
2014年4月,西安市人大238名代表报名参加涉及司法监督、社会管理、卫计食药、城市建设、旅游、民族宗教等12个代表专业小组。一年多来,代表专业小组充分发挥着代表各方面的专长和积极性,用专业精神谋专业事,用专业技能干专业事,使人大代表履职更加科学、高效和务实,已经成为人大代表聚焦社会热点、承载民生期待的履职平台。
把专业的人才聚在一起
2015年的早春,一条关于制定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议案在西安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立案,议案提出者人大代表傅爱华在微信朋友圈高兴地发布后,立马赢得上百个“赞”。这种“一方立案,八方齐点‘赞’”的效应,引起更广泛的讨论向着圈内圈外延续……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我们专业小组共同努力的成果。”教科文卫小组组长傅爱华形容她的专业小组“是一个专业的团队,成员全部来自社区教育一线,有时一个电话,我去社区,有时他们来我这。”那是2013年夏天,傅爱华应邀义务为社区大学讲授疾病卫生预防课。社区群众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深深地触动了她,引起她对终身教育的关注,便主动联系社区大学主任王培青,又将教育专业和长期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其他代表聚集在一起,针对终身教育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参与市民大讲堂等教育活动上百起,多次召集专业小组人大代表和社区老师们一起商量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调研,专业小组和团队写出数百篇调研报告,一条意义重大的议案也在团队的努力下产生了。提交议案的前一天,傅爱华手捧经过大家300多天努力而写出来的条例草案,难掩激动、兴奋的心情。
用专业精神研究专业问题
“我们不要冲动,对于社会难题,只要我们专业小组集中智慧,看准群众需求,那怕只把这一件事做好也行。”社会管理代表小组第一次外出调研公交场站,组长孔令国向积极献言献策的代表们说。
孔令国的专业小组汇聚了一批公交专业人士和常年关注城市公交的代表,他们把关注点放在改善经开区公交场站建设和改善司乘人员待遇上。2015年3月,经过两天的密集调研,小组代表们发现,经开区有18个公交调度站,287名司乘人员工作在无法用餐、无法如厕、无休息场所的破旧调度站房。代表们感叹道:“近年我市公共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方便,而市郊的一线公交基础设施却如此滞后。”
“看到公交司乘人员驾驶公交车回到场站,喝不上水,无法如厕,不能休息,尤其是在三伏三九这样的恶劣天气,让我对司乘人员的身体和安全行车担忧,太想为全市的公交司乘人员做点事啦!”人大代表贺晓兵参加小组活动后体会更加深刻。之后,孔令国、贺晓兵、冯卉等8名人大代表一起,连续三个月深入基层,专门蹲守了十个公交场站的运行情况,提交出一份《关于公交车马路停车、马路调头情况调查报告》,很快得到常委会领导重视。不久,在经开区的办公会议上获悉,经开区每年投入100万,计划用3到4年时间更新18个破旧公交站的计划,已经陆续展开落实。
用专业态度解决专业事项
初冬的秦岭,天气愈加阴冷,远处的层层山峦已经早早披上薄薄的银装,位于山脚下天子峪口的百塔寺内,今天没有了往常那般悠静,小小的寺庙内,仅有的空地就是那棵千年银杏树下,此时,也已站满了人。
“代表们今天来,还是为了这棵千年古银杏树的保护,希望能有个结果。”说话的是人大代表李静。这也是宗教旅游小组为这棵古树保护第五次走进秦岭。
去年初,宗教旅游专业小组来百塔寺调研时,得知这棵距今1700年的银杏树栽于西晋时期,树围20米,树高38米,树冠达百余平方米,号称“中国第一银杏树”,享有千年活化石美誉,是国家一级保护树木。目前,古树没有保护设施、没有生长空间,激起了大家对保护古银杏树的专业思考。代表们商定,这株千年银杏历经沧桑岁月,有着历史传承的意义,应该成为古城西安的文明标志。之后,代表们向市园林局提交了保护建议。4月,市园林局回复:“根据《西安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规定,这棵古银杏树属于散生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向外五米都应划定为保护范围。”
现场的长安区政府领导表态:“我们已经停止了寺庙周围的原有规划,今天我们先在树干周围3米做个围栏,重新规划时,将有步骤地对古银杏树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