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旬阳县人大:促乡镇人大工作“由虚变实”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02月19日 14:36

    旬阳县的吕河镇人大主席团最近两年来“很忙”,先后审议了吕河镇山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加快冬青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加强集镇水源地综合整治等重大事项,并形成了相关决议和审议意见,规范召开镇人大主席团会议14,交办审议意见15件,主席团按照规定时限进行跟踪督查,先后听取汇报8次,现场督办5次,发督查通报6期,交办的15件审议意见全部办理完毕。

    这是旬阳县的乡镇人大建设的缩影。2012年换届后,旬阳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如何强化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通过反复调研讨论,出台《旬阳县乡镇人大工作实施办法》,围绕乡镇人代会的组织和闭会期间的工作,依法赋予乡镇人大主席团二十八项职权,并对主席团工作运行程序、制度体系、保障措施作了明确规定,使乡镇人大主席团履职有章可循,把镇人大主席团设为“常设机构”,并对主席团工作运行程序、制度体系、保障措施进行规范和完善,形成依法有序的日常监督机制。

    同时,每个镇人大主席团按照有专用办公用房、有桌椅电脑等“八有”标准,全都健全和完善了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分别配备不少于2名的工作人员,并统一建立驻镇各级人大代表花名册、议案和建议办理登记簿、主席团议事规则、主席团联系代表小组制度等一册六簿十二项制度,使乡镇人大主席团履职日趋规范。

    各镇人大在保证主席团成员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结合各自岗位,对主席团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并经常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履职常识,提高主席团成员履职能力。还按照每季度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的要求,将精选议题、深入调研、认真审议、及时交办、严格督办这五个步骤固化为镇人大主席团的议事程序,围绕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切身利益、民主法治建设的重点议题和本镇重大决策、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突出监督重点和监督实效。

    各镇人大主席团以调研、视察、检查和评议为抓手,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查、专项视察和执法检查,听取政府专题报告,征求人大代表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干部作风、法律实施等方面的意见,还采取督查通报、听取汇报、代表评议、跟踪问效等多种方式,督办代表意见和建议的办理落实,对承办单位强化依法监督,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对代表实行述职评议和满意度测评,使乡镇人大主席团履职落到实处。

    旬阳县人大常委会为了推进乡镇人大建设有序进行,先后在麻坪、吕河、蜀河三个镇召开乡镇人大建设现场观摩会,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县人大常委会五名领导带领委办负责人分片督查指导,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在对乡镇人大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的同时,选送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参加全国人大培训班,提高了人大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旬阳县人大常委会为了促进代表日常履职,让人大代表真正“接通地气”,将全县1 3 8 6名县镇人大代表就地编为1 8 0个代表小组,并按照有专用房、有活动经费等“十有”标准,投入资金百万元建起代表小组工作室1 8 0个,统一建立“五簿八项制度”,实现代表活动有平台,履职有规范。

    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积极开展以“县人大常委会、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各联系五名代表、五名(户)群众,每位人大代表各联系十名(户)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双联系”活动。旬阳县人大常委会专门下发文件,公布联系对象,提出明确要求,使全县人大系统固定联系的群众数量达万人(户)以上。另外,在人大代表中全面推行民情日记、代表接待日、代表述职评议三项制度,为每位代表配发一本《民情日记》,要求每位代表年记民情日记不少于六十篇,每月至少到代表工作室接待一次群众,每年年底要向选民进行述职,接受群众的工作评议。

    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大代表为人民”。关口镇泥沟村王玉芳代表,一年来为5户特困户协调解决建房用地,并争取15万元扶贫资金帮助他们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像王玉芳这样心系群众、为解难的代表,在旬阳县还有很多。

    一年多来,旬阳县共有14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记民情日记4万余篇,接待选民3600多场次,1.2万人次;向选民发送“联系卡”近2万张,走访联系选民7000多人次;收集建议、意见3940多条;协调督促解决群众难题2580余件。

    目前,旬阳县乡镇人大硬件设施齐备,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运行规范,代表履职热情高涨,监督实效突出,实现了乡镇人大工作由闲到忙、由虚到实的根本转变。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