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长安区人大:代表工作室为啥“新风扑面 ”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02月19日 14:39

    在西安市长安区,走进当地各个人大代表工作室,顿觉新风扑面,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由于长安区人大代表工作室建设先后经历了摸索试点、部分推广、全面建设、巩固提高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全区共建成标准化代表工作室55个,实现了每个街道和每个代表小组均有一个标准化代表工作室的目标,达到了统一命名、统一设施、统一制度、统一履职规范、统一人员配备的“五统一”要求,形成了代表工作室建设和运行的基本模式。

    在代表工作室建设初期,长安区人大制定了“七有”的建设标准,即有阵地、有牌子、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记录、有学习资料和设施、有召集人和联络员。七有”标准的制定,形成了代表工作室建设的基本框架。经过不断探索,2013年,长安区人大又开展了代表工作室提标建设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七有”标准,即保留了原来的“有制度”“有计划”“有学习资料和设施”三项内容,提出了“有专门办公场所”“有经费”“有履职档案”“有工作人员”四项新内容。在专门办公场所方面,要求必须达到20平米以上,且要配备电视、电脑、办公桌椅、接通互联网等;在经费方面,每年由区人大平均给每个代表工作室拨付2000元工作经费;在工作人员方面,每个代表工作室配备一名兼职工作人员,每个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室配备一名法律顾问。代表工作室的提标建设,解决了以往代表工作室因合用办公场所影响履职、因无经费影响活动开展、因无履职档案影响履职评价、因无人管理影响作用发挥等突出问题,为促进代表履职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保障措施。

    长安区人大在代表工作室的制度规范上抓了“五簿九制度”建设。“五簿”即建立代表学习登记簿、代表接待群众登记簿、代表建议和意见登记簿、代表为群众办实事登记簿、代表集中履职活动登记簿。“九制度”即人大代表学习制度、街道人大工委联系代表制度、人大代表活动制度、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制度、人大代表视察制度、人大代表议政督政制度、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代表工作登记制度、代表工作室信息公开制度。长安区人大着力强化代表工作室制度公开,给各代表工作室统一制作了代表联系选民网络图,连同各种制度一起装框上墙,接受选民监督。

    长安区人大还建立了代表工作室的“六个一次”运行机制,即“一旬一次”接待日,每个代表工作室每旬安排代表利用一天时间,集中接待群众,听取选民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民声民意;“一月一次”调研日,依据街道人大工委议题,由代表工作室组织代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一季一次”学法日,每季度由代表工作室法律顾问集中对人大代表进行一次法律培训;“一会一次”视察日,在年度人代会前,由代表工作室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提出合理化建议;“一年一次”议政日,每位代表在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室的组织下参加年度议政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一任一次”述职日,代表工作室安排每位代表在任期内至少向选民述职一次,接受选民监督。“六个一次”机制的建立,使代表工作室的运行步入了规范化轨道,发挥了代表工作室的平台阵地作用。

    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长安区人大代表工作室作用发挥取得初步成效,搭建起了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的五个平台。一是搭建了代表学习培训平台。通过代表工作室这一平台,定期组织代表进行人大业务及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大政方针,了解本地大事,提高政策水平、法制意识和履职能力。二是搭建了密切联系选民的平台。近三年来,长安区各代表工作室累计接待选民2568人次,进一步密切了代表和选民的关系。三是搭建了法律宣传的平台。代表在接待群众的过程中,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促进了相关法律普及、政策实施。四是搭建了矛盾纠纷的化解平台。人大代表在工作室接待群众来访,调处矛盾纠纷,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近两年来化解疑难复杂纠纷205起,为长安区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五是搭建了促进地区发展平台。通过在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室召开议政座谈会,让代表提建议和意见,近两年来共为促进地方发展提建议和意见300多条。

    长安区人大下一步的思路是创建示范性代表工作室。从长安区选择46个代表工作室,从日常管理、制度实施、活动开展、工作效果等方面树立典型,积累经验,进行推广,带动长安区代表工作室作用的更好发挥。另外,要探索建立对人大代表工作室作用发挥的促进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代表工作室的考核激励制度,促进代表工作室各项活动更加积极、主动、持久开展。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