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人大: 关注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
文/赵明波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平梁镇新河村的谢某,老伴去世,独女远嫁广东,他一人在家长期关门闭户,独守空房,家里毫无生气;
安康市旬阳县段家河镇薛家湾村的南某已年过六旬,且身有残疾,住在山顶上,儿子常年在他乡务工。
像这样一些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特别是失独家庭的生存生活现状怎么样?被安康市人大常委会纳入了2015年监督工作视野。
2015年3月中下旬,安康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和调研组成员登门走访了平利县老县镇和大贵镇、汉滨区县河镇、白河县构扒镇等7个镇的几十户计生家庭,“空巢”现象让人堪忧,劳动力短缺,生活都不同程度存在困难。白河县构扒镇玉门村近五年来529户中有110户新建了住房,而其中计生户只有12户,全村97户计生户中有能力搭乘陕南移民搬迁政策便车的还不够一半。这些情况都写入了市人大常委会的视察报告,提交4月21日召开的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与市政府的同题专项工作报告一并进行了审议。安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时,客观估价和充分肯定了市政府在国家和省里已有奖励扶助政策基础上,对原有计生家庭实行的“普惠+特惠”“优先+优惠”创新性举措,尤其是对失独家庭建立了特别扶助、医疗救助、困难家庭救助、扶贫搬迁救助四项政策,以及开展的健康检查咨询、养育绿色通道、终老无偿、关怀关爱、挂联回访服务等五项服务,认为这一系列好做法及长效制度机制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情怀。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意见中也指出:当前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存在老龄化、体弱多病、劳动力短缺、“空巢”现象等诸多现实问题,面临经济困难和精神空虚的双重压力,特扶对象处境艰难;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出现的新情况认识不足,工作准备不充分;扶助对象享受相关扶助政策还不够便利等。同时提出意见、要求: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对做好新时期计生工作的研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惠民政策与计生扶助制度相衔接的工作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计生工作管理服务水平;通过产业规划、项目引导、技能培训等途径,着力打造计生扶助工作的升级版,帮助计生家庭增加经济收入和提高生活质量。
安康市政府非常重视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为“审议意见把脉准确,切中要害……”主动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及其相关工作机构的跟踪监督,先后3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项问题办公会议研究相关事项,还邀请市人大代表列席提出建议,继下发《安康市农村贫困计生家庭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安康市失独家庭扶助关怀工作实施意见》之后,又新出台了《安康市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别救助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决定市、县(区)财政每年预算160余万元,对失独家庭、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和手术并发症家庭,按照每户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办理健康体检、意外伤害保险、家政服务、生病住院陪护等保障性特别救助;对因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或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特别困难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的一次性特别救助,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制度。
为让市政府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把工作抓得更实在更有效,安康市人大常委会把事隔两个月听取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的惯例性安排往后顺延了6个月。在此期间,市政府不仅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各项奖扶制度,而且改革创新地推进建立计生特殊家庭“五个一”关爱模式。于6月16日召开了全市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关怀工作推进会,推广汉滨区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建立一户一档信息需求资料、开展一周一次访谈、落实一月一次的家政服务、购买一人一份商业保险、实施一年一次健康检查制度的“五个一”工作模式。安康市还对因病住院治疗的贫困计生家庭和计生特殊家庭成员,在城镇医保或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的基础上,将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并纳入大病救助,2015年共落实救助资金49万元。把农村失去生活能力及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特殊家庭成员,纳入农村“五保户”供养范围,按个人意愿优先免费安置在农村集中养老机构。2015年,安康市纳入“五保”供养的369户失独家庭中有132户实行了集中供养;有54户计生特殊家庭纳入避灾扶贫搬迁范围,落实了建房补助,为44户无房计生特殊家庭免费安置了避灾扶贫搬迁“交钥匙工程”住房,为7户住房难的特殊困难家庭解决了“安居工程”住房问题。
2015年12月17日,在安康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会议上,市政府副市长孙矿玲报告了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并接受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回头看”审议和满意度电子表决,表决结果为满意。“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关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别是要加大对失独家庭等弱势群体扶助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力度,确保这方面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安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