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县:为代表履职铺路助行
11月25日,告别瑞昌,一路驱车向南,本刊记者来到宜春市宜丰县。汽车驶入宜丰县,一片山明水秀的乡村景色映入眼帘。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宜丰这座始建于三国时期的“老城”,人大工作却能够屡屡出“新招”。
在宜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美荣看来,助力人大代表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是开展人大工作的一条主线。为此,从搭建与完善代表履职平台,再到通过代表特色小组等方式提升代表履职绩效,宜丰县的代表工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化联系群众格局。宜丰县在代表工作方面的创新与努力,换来的是宜丰县经济发展、百姓民生排忧解难、齐心协力致富奔小康的美好生活图景。
基础巩固:实现乡镇人大规范化
张美荣认为,平台的建设是代表履职的前提与重要基础,因此,抓好、夯实、规范基层人大工作很有必要。在他的带领下,宜丰县人大常委会将乡镇(场)人大规范化建设作为推动代表履职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发挥乡镇人大服务代表和选民的作用,宜丰县人大常委会从硬件和软件配备方面提出新要求,实现了乡镇(场)人大基础规范化建设的“全覆盖”。
11月25日,走进澄塘镇办公楼二楼的人大办公室和代表活动室,除了完备的办公设施外,让记者耳目一新的是办公室墙面上张贴的各类展板,这些展板用清晰的图表展示了人大各项规章制度,内容十分详实。张美荣告诉记者:“制度上墙是规范化的重要体现。”看到展板边缘多有些泛黄发旧,宜丰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员闻栋梁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宜丰县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不是最近才开始做,而是从2007年就不断推进、完善。”
离开“两室”,便来到了楼下的人大代表接待岗。桌上整齐摆放着《镇人大民生通道台账》、《选民反映记事簿》和《接待来信来访簿》等册子。“人大代表接待岗就是一个代表听取民意、服务百姓的窗口。有了这个窗口,许多群众的困难、烦心事不仅能够倾诉出来,而且还在代表推动下得到了认真、细致的解决。”澄塘镇人大主席黄胜华告诉记者。
翻开《选民反映记事簿》,记者看到了有关一位枥下村63岁村民反映希望恢复其屋前因修路而被占用良田的记录。从“处理情况”一栏中可以看出,代表经实地考察、核实后向这位村民细致解释了占用良田修路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可依照之前有关部门与这位村民儿子的协议随时归还良田。“在澄塘镇,像这样选民向代表反映困难的事情还有很多,因为代表确实能帮助选民排忧解难,老百姓都很欢迎这种方式。”黄胜华说。
澄塘镇是宜丰县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目前宜丰县16个乡镇(场)已全部实现乡镇(场)人大基础规范化建设,即各乡镇人大围绕“十个有”,配齐“两室两电”,完善“三卡四图五簿”,并已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代表网络。
阵地建设:让代表的触角伸到村(社区)里
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的“全覆盖”让人大代表在乡镇一级有了广泛的活动平台。但如何在此基础上,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代表与群众的“无缝对接”?宜丰县人大着实费了一番心思。2014年,在总结过去平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宜丰县人大常委会经过综合比较、反复权衡,选择在县乡人大代表较多的新昌镇花门楼社区创建村(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试点。
位于新昌镇老城区的花门楼社区服务站地处闹市旁一条小巷的尽头,代表工作站就在这个社区服务站里。因为实现了规范化建设,花门楼社区工作站仿佛一个缩小版的乡镇人大办公室。工作站站长罗娟也是一名县人大代表。她向记者介绍,工作站每周五上午都会安排代表轮流值班接待选民。“有了工作站后,老百姓反映的很多问题和矛盾解决得更顺畅了,我们社区也更加和谐了。”
在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从2014年12月开始,宜丰县人大全面推进了村(社区、工业园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创建工作,并选择在各代表小组活动集中点设立中心村人大代表工作站,逐步完善规范化建设。到2015年10月底,宜丰县真正实现了代表联系选民全覆盖,共创建村(社区)工作站67个,让“代表的触角能够伸到村(社区)里”。
位于新昌镇荷舍村的荷舍片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就是一个中心村人大代表工作站。荷舍片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站长、县人大代表李卫光向记者讲起了代表们通过工作站促成“假期课堂”的故事。荷舍村由于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较多,平日里在村中生活的多是老人和孩子们。平时学校安排上课还好,假期一到,由于很多老人要种自家农地,孩子们就没人看管了。2015年夏天,几位选民听说村里新建了代表工作站,就来到工作站表达了希望开设“假期课堂”的想法。在代表们的推动下,村里提供经费开设了“假期课堂”,并请当地小学的老师进行授课。
带头示范:干事创业热朝天
张美荣说,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和村(社区)代表工作站的创建为代表履职提供了基础平台,实现了代表联系选民全覆盖,让“选民找得到代表,代表真正能够代表选民、服务选民”。但这只是助力代表履职的基础,如何通过这些平台组织代表活动、引领代表高效履职、发挥代表先进性作用才是推进代表履职的落脚点。为此,宜丰县人大常委会创新性地推出了“十百千万”代表干事创业工程,在引导代表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带领群众勤劳致富。
很多代表积极响应号召,身先士卒,走在了干事创业的前面。如澄塘镇大厦片区代表工作站推出“代表引领、基地示范、农户参与”模式,由代表引领成立江西农益欣实业有限公司,从事大棚蔬菜、有机水稻、红薯等农副产品的生产经营,带动引领参与选民群众80户,大幅提高了群众经济收入。据统计,全县人大代表领办(创办)企业36家,总投资32.62多亿元,解决1万多人就业。
除了“单干”拉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外,各地还充分利用代表的专业优势和工作特点,成立了专业代表活动小组,助推百姓致富。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或代表自身特点,形成了包括旅游业服务代表小组、调解代表小组在内的各式专业性代表活动小组。光芳溪镇一个镇就包含了农业技术、工业、民生、发展的四个代表服务小组。
在潭山镇,专业代表小组为当地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由镇农技推广综合站站长、镇人大代表刘四生牵头,与另外9名各村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型代表共同组成了特色产业发展代表小组服务站,真正实现了让人大代表履职绩效建立在助推产业上。
特色产业发展代表小组服务站的代表们在积极拓展当地农作物品种上下了大力气,而且,服务站还积极提供“售后服务”,为百姓们在专业问题上排忧解难。在充分调研和代表优先试栽的前提下,服务站从其中挑选栽培成功并适合当地种植的作物进行推广,让当地农业的发展更加多元。在服务站的推动下,茭白、皇菊、芋头、药材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镇上成立了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人大代表干事创业示范基地,不少群众借此致富,频频向服务站的代表们竖起大拇指。
(文/本刊记者 王博勋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