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人大:务实监督,不来虚的
2015 年7 月,上栗县人大常委对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调研。
11月25日,叶贤桂代表又一次来到栗水旁,看看河流污染治理进展情况。面对眼前新修的河道和逐渐好转的河水水质,令他很是欣喜。
栗水是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的母亲河,是全县城供水的主要来源。其水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县城十几万名群众饮水用水安全。对当地群众来说,这条母亲河还承载着大家难以言表的情感,包括乡愁记忆。
近年来,工业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及新农村建设,让上栗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一片向好,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的巨大代价。其间,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等持续排入栗水中,使得河流污染愈来愈严重。
栗水的水质急剧变差,惊醒了大家。当地群众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纷纷向人大代表反映河道污染治理的诉求。2013年,在上栗县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由叶贤桂牵头,加上其他十几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建议,强烈要求加大栗水污染治理力度。对于群众和代表的呼声,县委、县人大及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重点落实栗水污染治理,明确由县水务局等职能部门负责办理。随后,经县政府认真研究,制订并实施了《栗水河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然而,这件事情远未结束。建议办理期间,上栗县人大常委会不仅组织开展集中视察活动、认真听取相关单位汇报,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跟踪督办和现场评议,务求增强监督实效。
上栗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向本刊“百县百乡行”采访组介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栗水污染正在得到有效治理:重点整治了沿河两岸企业排污行为,先后关停2家违规养猪场和1家造纸厂;投资近7000万元加强河道工程建设,截至2015年年底,将实现20余公里河道工程整治;依托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对沿河污染源整治,定期开展河道清淤清污行动,严禁工业和生活垃圾、废水直排河道;投资兴建污水处理厂,实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鼓励和支持公众积极参与河道保护。叶贤桂代表说:“现在污染治理初见成效,水正在变好,用水饮水放心,大家都拍手称快。”
在人大持续监督下,上栗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着力加快绿色生态建设,保护碧水蓝天。
医保基金是百姓看病的“救命钱”,但在全国许多地方均出现医保资金滥用的现象。2015年7月,上栗县人大常委对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调研中,有群众反映:县城部分药房允许顾客刷医保卡购买保健品甚至日常用品,医保资金使用不规范。
对此,上栗县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7月23日,上栗县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审议中,上栗县人大常委会根据调研中收集到的问题,提出要严把医保资金使用关,使医保资金能全部用于住院看病上。随后,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根据审议意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措施,及时纠正。
现如今,上栗县各大药房在柜台上显眼处均贴出通告,购买非药品已不能刷医保卡付款了。
上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兰先湖向本刊“百县百乡行”采访组表示,监督工作是县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重心。做好监督工作,就必须有实效。近年来,在县委的重视和县政府的支持下,县人大积极行使监督职权,促进了上栗县各方面事业的发展。“我们许多监督工作不是开个会、搞一次视察就算完,还要搞持续监督和跟踪问效,得让相关职能部门为改进工作多伤点‘脑筋’。围绕县委工作中心出发,以后的监督工作还得增强刚性,多搞一些红红脸、出出汗的监督,避免流于形式。”
“县人大运用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在监督中支持‘一府两院’,又在支持中监督‘一府两院’。对于监督和支持,他们把握得很好,处理得很好。既让政府部门感到人大监督的压力,又感觉对落实和促进工作充满信心和活力。”采访中,上栗县县委书记严荣华不仅对县人大监督工作颇为赞赏,对整个县人大工作评价也是非常高的。
严荣华用了四个“卓有成效”加以概括:县人大工作最突出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把党的意图变成人民意志、把党的决策变成发展现实成果等方面卓有成效;密切联系实际,在依法推动重大发展和民生问题的破解上卓有成效;注重自身建设,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和机关干部作用上卓有成效;科学实施监督,在把握监督和支持两个关系上卓有成效。在他看来,上栗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大各方面的工作支持。从某些方面来讲,人大工作甚至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文/本刊记者 李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