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湘东区人大:票决中的履职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01月11日 08:40

湘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文发萍(左二)带队到下埠镇调研。

    1127日下午,本刊“百县百乡行”采访组前往萍乡市湘东区。湘东区地处赣湘边境,是江西的西大门,素有“赣西门户”“吴楚通衢”之称。近年来,湘东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区委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和创新监督方式,在实践中逐步推动满意度测评“常态化”,并结合专题询问,有效地提高人大监督质量,助力湘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本次测评发出测评票20张,满意票12票,基本满意票6票,不满意票1票,弃权票1票。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审议和测评办法规定,本次对区政府2014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测评结果为满意!”随着主持人话音结束,湘东区环保局局长汤志清擦拭了额头上的汗水,长舒了一口气。这是2015228日,在湘东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汤志清之所以会非常紧张,是缘于四个月前的一次测评。当时,湘东区十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六次会议,对区政府2014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由于工作不完全到位,结果在常委会会议上发出测评票20张后,仅收到满意票5张,基本满意票6张,而不满意票则多达8张,弃权票1张,测评结果自然是“不满意”。在会议结束后,区人大常委会向区政府及职能部门提出了审议意见及整改措施。意见措辞非常尖锐:限期四个月进行整改,到期进行第二次测评,如测评结果仍为“不满意”的,将根据有关规定处理相关责任人。

    湘东区人大代表张申海全程见证了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政府2014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满意度测评,“没想到,人大居然敢对政府说‘不’,而政府工作也居然会因遭人大‘不满意’而被否决。现在感觉到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投票是真诚的,而不是走形式。我想职能部门通过这样的测评会有更深刻的印象,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在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区政府和区环保局认真研究,切实做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最终在第二次测评中赢得大家的支持。

    对政府专项工作开展满意度测评,是湘东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督实效的直接体现。湘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文发萍向本刊“百县百乡行”采访组介绍道,一直以来,县区人大开展监督的普遍形式为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但述职评议不对工作报告进行衡量和评价,结果形成“报告与不报告一个样、报告好与不好一个样”,甚至出现应付、凑合的情形。“这样的监督形同虚设,必然苍白无力。”要改变这种状况,他认为必然要在工作中引入测评机制,通过“量化”对“一府两院”工作的评价,增强监督的刚性和实效。

    于是,20133月,湘东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对“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审议和测评办法,对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的“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进行满意度测评。根据办法,测评获得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满意票和基本满意票之和在70%及以上票数的,工作报告始得通过;不满意票占30%及以上票数的,工作报告则不予通过。不予通过的由原报告单位在整改后重新报告,并进行第二次满意度测评;第二次测评仍为“不满意”的,报告单位应向常委会主任会议作出检查,由主任会议根据检查情况对报告人或直接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属于常委会任命人员,依法提出质询案,由受质询机关负责人在常委会会议上答复;或由常委会党组建议区委通过组织程序进行处理;必要时常委会依法启动罢免程序。

    “开展满意度测评,是区人大常委会为增强监督实效而进行的探索,是确保人大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工作不走过场的方法改进。”文发萍向采访组表示,自2013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对落实《湘东区封山育林管理办法》、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安全生产工作等九项政府专项工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其中,六项工作测评结果为“满意”,两项为“基本满意”,一项为“不满意”。通过满意度测评,有效促进了全区封山育林秩序持续稳定、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包装产业基地建设及安全生产管控到位……

    在票决中履职的同时,湘东区人大常委会还尝试多种监督手段结合,以提升监督效能。20158月,区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全区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报告时,首次开展了专题询问。在专题询问中,各位委员就城区规划如何更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依规打造、城市管理如何常态化等提出了13个问题,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一一作了详细回答。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参加了询问,作了表态性发言。最后,大家对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在与会人员和人大代表看来,两种监督手段综合运用,一起发力,效果显著,“这是深化常委会审议方式、提高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实效、支持和推动‘一府两院’工作的有效途径。”

    (/本刊记者李小健 通讯员 申志凤 朱焕荣)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