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人大:跟踪督办议案六年不松劲
安庆市是一座滨江古城,人文荟萃、风光秀丽。位于该市中心的菱湖风景区2007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扩容,位于城市中心的菱湖风景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水体整治的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对菱湖风景区水体污染日渐严重,整治风景区水环境是市民的热切期盼。
2010年1月21日,安庆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将游桂林等16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菱湖风景区水源保护的议案》列为大会正式议案。这是该市自上世纪80年代末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代表议案20年来,再一次确立议案。依照《安庆市人民代表大会议案处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市人大常委会将该议案交市人民政府研究办理。十五、十六届市人大常委会接力督办,持续发力,使该议案办理工作不断深入,呈现出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
由于“加强菱湖风景区水源保护的议案”办理涉及工程量大,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为给安庆人民一个满意结果,议案提出后,该市十五、十六届人大常委会认真督办,5年来,每年都将该议案作为主任会议组成人员领衔督办的重点,多次组织代表视察、调研,时刻关注着议案的办理进度。
2011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主任会议明确,由时任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的康正和领衔重点督办该议案。接下来的三年都由康正和主任和胡南亭副主任领衔重点督办。
2012年3月23日,安庆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46次主任会议,会议听取了市建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加强菱湖风景区水源保护的议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并以主任会议议事通知书的形式,向市政府提出进一步加快整治施工进度的4条建议。
2013年年初,市人大进行了换届,康正和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他的提议下,3月31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再次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加强菱湖风景区水源保护的议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向市政府发出了审议意见书,提出了“结合属地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标本兼治,建议启动菱湖风景区从长江取水补水工程”等建议。
2014年3月18日,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又一次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关于加强菱湖风景区水源保护的议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并再次向市政府发出审议意见书。至此,市人大常委会对这件代表议案已持续进行了五年之久的跟踪督办。
由于市人大常委会对议案办理监督工作持续发力,市党委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两任市委书记、市长等党政负责同志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市政府首先科学合理制订治理方案,根据多方论证,确定了“远期整治和近期整治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排涝和治污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和“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治理方案,工程主要涉及雨水、污水和补水三个方面,总投资2.64亿元,共有25个子项。自2010年正式动工,至2014年年底,已投资1.4亿元,花亭大沟、菱北箱涵清淤和花亭路排水主管铺设、毛石截污箱涵改造、大湖补水等17项近期工程项目相继完工。2015年,远期工程项目已经启动。湖心路中箱涵与湖心中路改造一并实施,春节前已开工建设,在修建的同时,将同步铺设大湖补水管道,实现引江济湖。2015年,安庆市在采取工程建设措施的同时,还加大了管理力度。近期又引进一家水环境处理公司,对水体采取增氧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目前水质正在逐步改善。
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游桂林代表。一见面,游代表就不无自豪地说:“没想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对这件议案如此重视,这不仅是对代表的尊重,更是对子孙后代的负责。现在菱湖和莲湖的水体是基本达标的,主要问题是加紧治理东大湖特别是西小湖,让这两个湖的水体能够达到地表三类水以上标准。还希望市人大继续跟踪监督下去,政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2015年,安庆市人大获批立法权。经过充分讨论研究,他们认为只有把菱湖风景区的建设和保护上升到法治高度,予以立法保障才能抓住根本和长远。目前,《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草案)》已经基本成型,准备在即将召开的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提请一审。该《条例(草案)》将菱湖风景区建设和保护范围扩大至毗邻的康熙河和秦潭湖水系,总规划面积达8.5平方公里,从规划与建设、保护、利用与管理、法律责任等四个方面对菱湖风景区进行全方位立法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研究室主任丁益民在市人大工作长达30年,他深有感触地说:“市人大常委会上下两届、前后历时六年,督办一件代表议案,其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
可以预见,一个升级版的大美菱湖风景区,不久就会出现在安庆这片古皖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