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铜陵市人大:持续监督亮出“组合拳”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5年12月30日 14:08

    “经过多次整治,现在我们生活的小区周边空气质量明显有了好转,蓝天白云能时常见到了。”这是20157月,铜陵市城市调查队开展问卷调查时居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近年来,铜陵市以扬尘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尤以南部城区因石料开采和加工、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码头装运以及市属大型企业生产引起的扬尘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周边群众反映强烈,甚至由此引发堵路、上访等事件,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对此,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打出一套监督“组合拳”,强力推进扬尘综合治理取得实效。

    代表建议,激起千层浪

    在2013年年初召开的铜陵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一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南部城区粉尘污染综合整治的建议”引起了广大代表的强烈关注,领衔提出建议的市人大代表、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陆东直言:粉尘污染综合整治效果不能让老百姓十分满意,同时也对南部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投资环境形象造成严重损伤。并提出了加快大通江边码头综合整治工作进程、协调铜陵县政府加大石料矿山企业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在南部城区设立24小时固定检查站等具体建议。

    一时间,备受群众关注的扬尘问题成为这次人代会上的“焦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将涉及扬尘治理的相关建议进行归纳汇总,列为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牵头进行重点督办的建议。

    硬招频发,剑指扬尘治理

    201361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导开展的“铜都环保世纪行”活动启动,扬尘治理是主题之一。组委会组织新闻媒体、人大代表、相关主管职能部门深入现场一线,采取“听、看、搜、谈”等多种形式,明察暗访,发现和查找问题。

    当年618日,铜陵市人大常委会集体视察南部城区扬尘污染治理情况。通过实地查看、听取相关部门的汇报,并进行讨论发言和询问。“对南部城区严重的扬尘污染问题,必须要‘动真格’。”在汇报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良平的发言丝毫没有“留情面”,“从现场看,该关闭的企业似乎还在等待观望,还没有真正关掉,‘关而不死’‘关而不到位’现象突出,该整顿的企业工作力度不大,整顿效果不尽如人意。从今天职能部门的发言来看,对彻底做好这件事信心不够坚定,有的还在强调一些客观的理由。能不能治理好南部城区的扬尘,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部门执行能力的考验。”

    当年81日,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开展了对城区扬尘整治情况的督查活动,发现城区部分路段、区域、建筑施工场所存在扬尘污染情况。随后,将相关问题汇总转交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开展整治工作;1011日,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检查组,在深夜对扬尘治理情况进行了暗访;1119日,又针对第一次暗访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再次进行暗访……

    2014424日,铜陵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大气环境信息公开的决定》,促进了群防群治局面的形成。2014828日,铜陵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分组审议市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的基础上,召开联组会议,就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了专题询问,直击铜陵市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关问题。20157月,市人大常委会又开展了对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委托第三方机构——城市调查队,在全市各县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入户调查走访,大气污染尤其是扬尘污染仍然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占问卷的74.8%,执法检查组针对相关问题提出50多条建议,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遏制扬尘污染的发生。

    齐抓共管,还百姓一片蓝天

    随着铜陵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跟踪督办,市政府出台了《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深化工程实施方案》,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持续有效地整治扬尘污染源。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对滨江区域和大通港区码头的扬尘整治多次进行暗访督查,持续关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多数港口企业高度重视扬尘整治工作,在进港公路边铺设专用洒水管道,修建喷淋设施并聘请专业人员清扫,努力做到抑尘防尘“全覆盖”。市经信委、市行政执法局、海事局对滨江岸线市容环境及码头扬尘污染进行突击检查,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加强码头道路硬化,强化进出口和路面保洁,对码头内堆放的货物采取遮盖和喷淋等措施,减少扬尘;市城管执法督查人员进行驻点督查督办,切实改善码头市容环境。此外,市政府出台了港口岸线整治有关规定,对部分不符合要求的码头进行了拆除。

    随着多年的持续组合监督,铜陵市扬尘治理取得了显著的实效。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