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菏泽市人大:履职创新体现在效果上

文/姜东生 贾承政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5年12月30日 14:13

菏泽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实地调研能源化工产业项目。摄影/贾承政

    怎样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如何保障出境河流断面的水质达标……

    山东省菏泽市人大常委会7名委员聚焦环保热点,争相开展询问。这是环保法执法检查座谈会的场景。该市环保局局长说:“专题询问与执法检查的监督组合拳,让我们压力更大了。”座谈会之后,他们将收到反馈意见,在办理过程中须接受跟踪检查,3个月内要形成研究办理情况报告,该报告会被纳入票决范围,一旦票决为“不满意”,一系列监督问责程序就会启动。

    市人大常委会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七九六五三”系列监督机制:即学法、调研、审议、反馈、督办、表决、公布的听取报告“七环相扣”;事前调研、制订方案、精选人员、汇报座谈、查阅资料、随案走访、及时反馈、会议表决、跟踪检查的执法检查“九步递进”;明察与暗访、定点与选点、查看与执法、审议与决议、督办与帮办、回查与票决的视察“六个结合”;议题选择、调查研究、拟定问题、询问答复、督办落实的专题询问“五阶推进”;报告审议表决、审议意见处理情况评议表决、重点审议意见办理结果年终问责表决的监督事项“三次表决”。

    菏泽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开展监督,连续7年对五大主导产业项目和城镇化建设工程、连续3年对民生实事办理等进行视察,在提质增效、民生保障等方面提出了20多条反馈意见,市政府及部门自觉接受监督,逐条办理落实。

    2015年,又将产业提升、扶贫攻坚、依法治市等事项,纳入了监督支持的重点。还用一根网线强化了财政监督,改变了报表程序性监督的老办法,把县人大的电脑与财政局内部收支网进行加密联网,实现了即时化、全程化和信息化的监督。

    “农村教师人手少,音体美劳无人教。”这是菏泽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视察乡村中小学时发现的问题。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补充的意见》,提出了“退一补一”的补充建议,当年充实乡村教师1500余人。为稳定农村师资队伍,又提出了城乡教师工资县域内统一标准发放的建议,当年年底全市实现了城乡教师同工同酬。

    菏泽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动员全市1.3万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了系列专题活动,把人大优势、代表意愿、群众所需紧密结合了起来。东明县东李寨、成武县郭楼村等有一块刻着人大代表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的“责任”石板。这是“万件社会矛盾化解”活动中推行人大代表亮明身份、挂牌接访的“新招”,活动要求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为群众当好调解员,6年化解纠纷81226件,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同时,组织代表参与法治建设,“千名代表听百案看执行”活动中旁听庭审案件287件,察看执行案件256件,有效促进了公正司法。

    单县黄岗镇郭某为追讨工程款,拨打了镇人大“代表热线电话”,代表耿明坤及时接手,尽力抓化解,最终帮他要回了“救命钱”。目前,该市县乡两级823个代表小组全部达到了有场所、有器材、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档案的“六有”标准,夯实了场所、制度、队伍三项建设,为发挥基层人大和代表作用创造了条件。

    曹福田是单县北城街道的一名“街道人大监督员”,他说:“监督员也是服务员,对群众反映的难题,能办的就立刻解决,不好办的就充实到人大代表建议中。”如今,这样的街道人大监督员全市共有1728名,已开展视察调研260余次,提出意见和建议380余条,化解矛盾3500余件,填补了街道人大监督的“空白”。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