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特别机制”显实效
遥评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和督办机制,推行人代会会前集中提交和交办代表建议、优化建议办理机制、实施“四重重点”督办、民主测评办理效果等多种形式,使代表建议所提问题解决率(A类件)占比达83.16%,为尊重人大代表主体地位提供了样本。
岁末年初,湘西州人代会前一个多月,有一项“独特”程序:州人大代表建议集中提交并向“一府两院”交办。为何人大代表建议在代表大会会议召开前就已经提出并交办?为何办理结果为A类件占比为八成多?为何代表对建议办理满意率高达99.65%?笔者在采访中逐一追问答案。
人代会前集中提交建议
2009年10月,湘西州人大常委会作出了一项突破惯例的创制性规定,即州人代会召开前集中提出并交办代表建议,一改过去州人大代表在人代会期间集中提出代表建议和会后交办的模式。2010年1月上旬,州人大常委会在人代会召开前将244件代表建议统一向承办单位交办。
“我们根据代表建议多为民生问题的实际,改变集中提交方式和时间,主要是考虑代表建议办理实效。”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万云告诉笔者,代表在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还可以提交建议。
“代表建议提交前置,政府工作报告能充分吸纳代表建议,实现民意与决策的对接。”州政府办研究室主任彭延敏在一次代表座谈会上说,代表建议是政府决策的宝贵民意资源、信息资源,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吸纳代表建议达157处之多。
变化的不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民生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州人大常委会每年对各承办单位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考核结果显示,人大代表所提建议中关于市政设施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进入到政府部门工作计划,解决代表建议所提实际问题投入的项目资金每年呈大幅增长趋势,从2010年的1800多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7808.8万元。
“四重重点”督办显实效
2011年,湘西州又推出一新举措——“四重重点”督办代表建议。“四重重点”的督办内容是州人大常委会确定的重点督办件、承办单位确立的重点办理件、本届代表屡提未决的续办件和上一次人代会代表建议办理的B类件(列入解决计划)。
2013年,州人大常委会采取三大举措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实施代表建议办理“三大工程”,即“一把手”工程、“一线”工程和“重点”工程,要求承办单位“一把手”及班子成员必须亲自领办代表建议,深入“一线”基层调研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重点放在“四重重点”代表建议及解决实际问题上;二是实行州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直接督办“四重重点”代表建议制度;三是导入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的“媒体追踪”机制。
州人大代表普遍认为,人大常委会形成了整体督办的合力和氛围,重点督办带来了明显的实效。当年11月,州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报告显示,从办理结果分类看,“四重重点”代表建议办理结果中,A类有118件,占总数的93.65%。常委会重点督办件、承办单位自定重点件中B类分别只有1件。州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列入计划解决的共有17件,通过续办转化为A类的有13件。而屡提未决的14件代表建议中A类达12件。
建议办得好不好,票决见分晓
在湘西州,代表建议办理的满意不满意,由人大代表说了算。对“四重重点”建议的办理,州人大常委会安排“特别议程”开展民主评议。
2011年11月,在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州交通运输局、州卫生局、州农业局、州水利局、吉首市人民政府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四重重点”建议办理情况,另有11个承办单位提供书面报告。会议印制了厚达200多页的民主评议资料汇编,人手一本,建议目录、内容摘要、办理状态、39个承办单位办理报告等详细明了。常委会邀请了25位提出建议的州人大代表莅会“验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与会人大代表对16个单位办理满意度进行投票测评,测评结果当场公布。
创新永无止境。2013年11月,州人大常委会联工委的代表建议办理报告提出了“三个融入”的新目标:努力促成代表建议融入人代会的“六大工作报告”、融入承办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融入承办单位的项目资金安排,推动各项决策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