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与苏维埃的实践探索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周 萌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两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进行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尝试,开启了局部执政的实践探索。方志敏同志是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实践发展的重要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地推进赣东北苏区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全国苏区的工作模范。新时代深入学习研究方志敏同志与苏维埃的实践探索,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制度自信,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志敏同志是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实践发展的重要领导者和伟大实践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为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实践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方志敏坚定信仰“苏维埃可以救中国”,创建了我们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方志敏同志1899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从小就立下了“为劳苦工农大众谋利益”的志向和愿望。青少年时期,他目睹了帝国主义欺凌、当权政府腐朽、广大农民疾苦,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2年8月,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就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我是苏维埃运动的一分子,在开展和巩固赣东北苏区的战斗中,在进行苏维埃的建设中,我都是用尽我所有的力量去做的。”1928年,他领导建立了弋阳、横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当时全国最早的一批地方苏维埃政权。1928年至1933年,方志敏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随后扩大为闽浙赣苏区。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和1934年,他分别当选为第一、第二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和第二届主席团委员,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34年10月,红十军与由红七军团等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会合,组成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部继续北上抗日,同时策应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在皖南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在撤返赣东北途中,被七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于怀玉山区。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不幸被俘入狱。尽管身陷囹圄,他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重要文著,表达了坚贞不渝、感天动地的坚定理想信念。1935年8月,方志敏同志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方志敏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与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一样,是共产主义者战斗的一生,为革命后来者树立了崇高的楷模。
(二)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苏区,创造了地方苏维埃的“模范工作”。在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方志敏领导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在党的建设、军事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取得重大成就。在政治上,他明确提出:“坚持在根据地打游击,与群众共存亡”的方针,提出并实践了“用发展扩大革命根据地的办法来巩固原来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同时,在赣东北苏区推行《共产党员守则二十二条》,对党员的信仰、纪律、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建设上,他主张通过发展经济和整顿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实行赤白贸易、在苏区发行红色股票,推动赣东北苏区经济发展,既有力保障了红军的各项经费支出、巩固了根据地,又为中央苏区提供了巨大支援和政策借鉴。在文化建设上,他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修建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一座人民公园——列宁公园,领导开展了赣东北苏区新文化运动。在军事上,他领导创建的红十军和赣东北苏区,在敌人数万重兵的4年围剿中始终屹立,成为保卫中央苏区的可靠战略右翼;1933年,当时赣东北苏区也遭受国民党军队的围困,在许多干部和红军战士不理解的情况下,他毅然将红十军整建制调往中央苏区,为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以及掩护中央红军长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方志敏推动地方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光辉业绩,得到党和人民深情礼赞。方志敏推动赣东北、闽浙赣苏区的探索实践,为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苏维埃制度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样板”,尤其是方志敏对苏维埃的工作精神进行了思考和提炼,概括为“五种精神”:苏维埃的民主精神、创造精神、进步精神、刻苦精神、自我批评精神,得到了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充分肯定。在“一苏大会”上,方志敏被授予红旗章,在“二苏大会”上,毛主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赞扬赣东北苏区的模范工作。在方志敏英勇牺牲后,党中央对他给予高度评价,1937年1月,党中央机关报《斗争》出刊“纪念民族英雄方志敏专号”,中国共产党海外报刊《救国时报》也开辟专栏,刊载方志敏英勇事迹和遗著。方志敏的狱中遗稿被送到党中央,毛泽东同志认真阅读后深情地说,这是一部赣东北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一个共产党员革命意志、情操和高尚人格的写照,是不朽的佳作。1964年,毛泽东同志亲自为方志敏烈士题写了墓碑。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方志敏文集》题写了书名。江泽民同志说,“方志敏同志在敌人牢狱里面写下的《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精神情操!”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方志敏的故事,表达了对方志敏烈士的崇敬之情。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么活着才最有价值,每次读到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2016年,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温了方志敏同志英勇就义前的豪迈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深受感染,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信念和期待,我们每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在赣东北苏区创建发展过程中铸就的方志敏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特殊的地点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方志敏和他的战友们,从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到创建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从推动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实践发展,到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浴血奋战的伟大斗争中,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仰、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闪光的崇高品格,铸就了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赤子情怀、求真务实的奋斗创造、清贫奉献的浩然正气”为主要内涵的方志敏精神,这是井冈山精神的实践探索,是苏区精神的模范践行,是长征精神的英勇彰显,为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方志敏表现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初心。方志敏同志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共产主义信念,立志为党奋斗终身:“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坚定的革命信仰铸就了方志敏强烈的大局意识。当形势危急、革命事业需要时,方志敏坚决服从中央安排,将自己亲手创建的根据地一分为二,将闽北分区和信抚分区划给中央,将闽浙赣主力部队划归中央。民族存亡之际,他奉命率部北上抗日,义无反顾去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幸被俘后,面对生死抉择,他毫不畏惧,坚持斗争,依然用一颗赤诚之心和一支激昂之笔为党工作,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13万多字的文章。他写到:“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其理想信念的坚贞不渝、感天动地,令人敬佩。
(二)方志敏表现的爱国为民的赤子情怀,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方志敏同志始终充满了对祖国母亲的无比热爱,始终保持着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在创建发展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他始终把爱国与爱人民统一起来,把人民的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注重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要求“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生活,使群众生活日渐向上”,强调“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群众自己的政府,非常亲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忠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即使面对生命的终点,他仍将一腔热血化作情与火的文字,向祖国和人民告白,写就《可爱的中国》等不朽名篇,用实际行动真正履行了“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的铮铮誓言,成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
(三)方志敏表现的求真务实的奋斗创造,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担当雄心。方志敏同志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和闽浙赣地区实际相结合,敢于创造、善于创造,实行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波浪式地发展政权,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创新创造,有力巩固了地方苏维埃政权,支持了革命战争需要,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奋发有为创新创造的精神状态和担当实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崇高品格。
(四)方志敏表现的清贫奉献的浩然正气,凸显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公心。作为赣东北和闽浙赣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敏同志掌管大权、手握重金,却一直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从没有私自占用一分一毫,始终和普通干部战士一样,每天除了食米外,只领4分钱的菜金。他经常告诫同志们“不能搞特殊”,“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在方志敏的带领下,赣东北经济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他放眼整个中国革命,尽最大努力支援党中央和中央苏区,仅从1930年到1932年,向党中央送黄金超过1000两;1933年春从赣东北给中央苏区支援了2000两黄金、100余万元银元和40余箱药品。在怀玉山被捕那天,他身上除一支钢笔和一块旧表外,没有一文钱,让敌人十分困惑。他清贫奉献的品格,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他的崇高风范,深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方志敏同志为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实践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苏维埃建设方面的成功实践和理论思考,既为苏区精神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实践来源,又为苏区精神的弘扬光大树立了践行模范。
三、方志敏同志推动苏维埃的实践探索对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具有深刻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唤起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进行到底。方志敏在推动苏维埃的实践探索中所展现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尤其是他归纳提炼的苏维埃的“五种精神”,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要坚定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鲜明的特征。方志敏同志对党忠诚,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赣东北苏区各项工作和建设获得长足进步。这深刻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二)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方志敏同志毕生致力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生动践行了党的初心使命。这深刻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守人民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使人大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人大工作放到“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推进,确保人大每一件工作、每一项举措都服从大局,服务大局。
(三)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要传承发扬党的政治优势和政治品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能够把亿万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面向未来、面向实践、与时俱进的属性和品格。方志敏同志敢于创造、善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赣东北特色的苏维埃建设路子,推动赣东北苏区“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深刻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把握新时代人大工作规律和特点,主动探索实践,使人大各项工作不断发展完善、更具活力、富有特色。要强化使命担当,树立法治思维,坚持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在法治轨道上,务实创新履职方式方法和工作运行机制,努力创造第一等工作。
(四)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要为政清廉、取信于民,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习惯在监督和约束中正确行使权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廉洁自律是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方志敏同志担任党政军重要职务,却甘于清贫从不谋私,生动彰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清贫廉洁的崇高品格。这深刻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要持续正风肃纪,推动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人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习惯在约束、监督中行使权力、推进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方志敏同志描绘的《可爱的中国》已经成为现实,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学习和弘扬方志敏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地方人大职能作用,把“可爱的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文为《人大工作研究》2020年第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