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济宁人大:围绕中心 依法履职持续推进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创新发展
近年来,济宁市人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省人大工作要求,以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为主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和使用工作(视频)交流会,济宁人大经验作为全省唯一地市级案例入选《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和使用典型案例汇编》。
一、强化制度建设,促进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规范化。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要求,围绕预算审查监督、预算联网监督、国有资产监督等,先后制定出台规定、意见12项,不断规范预算管理、审查监督行为,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制度,形成程序有机衔接、审查逐步深入的预决算审查机制和工作链条。
二、深化监督内容,推进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纵深拓展。一是着眼全口径,依法加强预决算审查监督。督促财政部门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市级部门预算草案全部上会审查,依法规范开发区和部门预算行为,完善市级预算审查监督内容,实现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强化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监督;督促财政部门在法定时间内及时批复部门预算、部门及时批复所属单位的年度预算。二是突出重点,对部分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跟踪监督。从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中选取部分党委政府重视、社会群众关注、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进行跟踪监督,重点监督项目建设程序及概算编制、资金来源及使用、项目实施、项目竣工交付等情况,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强化绩效,开展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监督。对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进行评价监督,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和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全面建立“部门单位评估+财政审核+财政重点评估+人大、财政、审计联审”的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四是协同聚力,创建“联合审、重点审、延伸审”预算审查监督新模式。邀请人大代表预算审查监督联络员、预算审查专家委员会成员,会同财政、审计部门,成立联合审查组,确定重点审查对象,利用预算联网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审查,通过对比分析预算指标和国库支付等数据,对有疑点的项目当面询问被审查部门并进行实地查看、调阅资料,召开集中通报会、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延伸审查,促进了部门预算编制细化精准、专项资金项目安排科学合理、预算执行严格规范。
三、精准有序发力,做好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健全完善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连续5年审议、听取审议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分年度听取审议全市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对政府及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对审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跟踪监督。探索创建“人大主导、财审联动、数据赋能、多方融合”国有资产监督新机制,利用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实时监控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以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信息,对线上疑点进行分析,分类采取预警通知函、实地调研等方式实现对国有资产全方位实时监督。2023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引进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对9家市属企业国有资产进行全面审查,并对2家国有企业进行重点审查,切实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监督。每年6月,听取上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报告后,会同审计部门对查出问题逐一分析分类,形成问题清单,采取座谈了解、听取汇报、实地察看、调阅资料、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跟踪督导,对部门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连同审议意见报送市委,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进行通报,不断推进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监督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率逐年提高,人大监督的刚性和权威不断增强。
五、依托信息支撑,扎实推进预算联网监督。一是率先实现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实现市县联网全覆盖和省市县三级纵向贯通,与财政、审计、国资等10个部门的横向联通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领导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开通端口。二是创新丰富完善系统功能作用。开发系统查询、预警、分析、服务等功能,切实做好直达资金的常态化监督,实现人大对政府债务“借、用、还”的全程在线监督,对年初预算批复、年中预算调整及当前预算执行情况、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时动态监督;依托移动终端、履职通APP分别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定期推送预算信息,为依法履职提供科学依据。三是闭环监督运行模式成效显著。建立“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跟踪整改—落实反馈”的预算联网监督闭环式运行模式,通过预警功能,对问题较为突出或处理不及时的部门单位进行约谈;综合梳理、专业分析系统数据,对预算编制不科学、绩效目标不细化等问题,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抓好整改落实,构建起程序监督、动态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刘芬 武迪)
编 辑: 刘海滨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