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云娜:青春织成锦绣 百姓放在心头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冯添
黄云娜: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陕西五环(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处操作技术管理员
一缕常见的40支棉纱,直径约0.16毫米,同发丝一般粗细,手指稍稍用力就断。将机床上断掉的纱线迅速打结,同纺织生产效率息息相关,是值车工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机下打结标准是每分钟24个,对黄云娜来说,一分钟的纪录是48个。
“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全国人大代表黄云娜是陕西五环(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处操作技术管理员。在工友眼中,黄云娜身上有一股认真的劲头,遇到问题爱钻研、遇到困难不服输。
1998年,农家姑娘黄云娜来到大城市,成为一名纺织女工。初入岗位的她,由于机下打结技术不过关,接断头速度不够快,很难完成工作指标。机下打结,拇指较细的人有优势,而黄云娜的指头却比一般人粗一些,但她没有气馁,下定决心要干出成绩。

黄云娜在纺织车间巡回,确保生产质量。(代表供图)
“人家能做好,我也能做好!”下早班、下夜班、中班倒夜班,她顾不得休息,马上开始练习,每个手腕上挂着一斤多重的沙袋,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别人接500个头,她就要接1000个甚至更多,手指被棉纱勒出了一道道血口,缠上胶布继续练,成绩不断提高。同时,她在操作中逐渐总结出了“掐纱快而挺,搭头绕圈小,压纱拉纱准,动作要连贯”等操作口诀。凭着过硬的技术,她进厂第一年就荣获集团操作比武第一名。
织造车间常年24小时运转,高温高湿,机器噪声很大,黄云娜始终坚持提前30分钟到岗。工作中,她通过眼看、鼻闻、耳听、手摸,仔细巡回,抢开停台,确保质量,8小时下来巡回路线相当于步行30里路。
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纱线穿梭的经纬间,黄云娜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还成为中国棉纺织行业“传承大工匠”,用奋斗织出了锦绣青春。
2023年,黄云娜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人大代表之后,黄云娜感到视野也在一点点拓宽。从预防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到提升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从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到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都成为她关心关注的事情。“原来我只专注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当人大代表不一样,我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要把大家的事情时时放在心上。”
她在车间和工友们围坐在一起,仔细倾听大家心声,并在调研中梳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心得体会,为提出好的建议做准备。一线产业工人的成长成才是黄云娜尤为关心的问题。黄云娜在走访中发现,关于职工技能提升的具体政策已经完备,如薪资待遇、上升渠道、评价体系等,但是实践当中的通道还没有完全打通。
黄云娜认为,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需要政府、企业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强化相应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让一线产业工人通过持续的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让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收入上有保障,真正实现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工厂企业、走到技能岗位上。
“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每天与大家在一起工作,了解工人们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急需解决。”黄云娜说,“作为基层代表,就是要贴近民生,为群众发声,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