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2010年8月23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李适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一、代表法修改的必要性和工作情况
代表法是规范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代表法自1992年颁布施行18年来,对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上是适应代表履职和代表工作需要的。各级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代表的构成、素质以及履职的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代表履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的代表对代表职务的性质地位认识不够到位,将其视为一种政治荣誉,没有充分认识代表的神圣责任和历史使命,履职不够积极主动;有的代表对履职方式把握不够准确,没有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职。同时,在一些地方,代表知情知政得不到保障,依法履职缺乏必要的条件,在履职的时间、经费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代表作用的发挥,需要及时予以规范和明确。
2005年,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以代表法为基础,进一步支持、规范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各级人大常委会也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形成了不少好的做法。因此,有必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若干意见》的精神上升为法律规定,对代表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按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从去年底开始,法制工作委员会即会同办公厅等有关方面着手研究代表法的修改,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研究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修改代表法的议案、建议和其他方面的意见。二是,向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发函,征求对修改代表法的意见,并对反馈的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三是,今年5月至7月,法工委和常委会办公厅有关局(室)、中组部等方面共同组成调研组,到安徽、四川、甘肃、黑龙江4个省进行调研,先后召开12个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特别是各级人大代表对修改代表法的意见。四是,7月下旬召开了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区、市)座谈会,听取对代表法修改思路和方案的意见、建议。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形成了代表法修正案草案。
二、代表法修改的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这次修改代表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的要求,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要深入总结《若干意见》实施以来各地好的做法,围绕支持、规范和保障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这个重点,统筹兼顾,着力完善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增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生机和活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修改工作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认真贯彻、体现《若干意见》的精神。围绕支持、规范和保障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这个重点,将《若干意见》的精神体现到代表法中。二是全面总结各地代表工作的成功经验与做法。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都很重视代表工作,将其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础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修改中注意将这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上升为法律。三是区分情况,分别处理。各方面对修改代表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少,对此分类予以处理。认识一致、条件成熟,需要由法律加以规范的,通过修改予以补充完善;属于贯彻实施和工作层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改进相关工作或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予以解决;认识尚不一致的,可以暂不作规定,继续深入研究。
三、代表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代表法修改的重点是:进一步明确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细化人大代表的履职规范,进一步加强对人大代表履职的保障,进一步强化对人大代表的监督。
1.进一步明确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一些地方反映,代表法对代表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比较分散,不便于代表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建议集中明确规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为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执行代表职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议增加两条。
建议规定代表享有下列权利:第一,出席本级人大会议,参加审议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发表意见;第二,依法联名提出议案、质询案、罢免案等;第三,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第四,参加本级人大的各项选举;第五,参加本级人大的各项表决;第六,享有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各项保障;第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建议规定代表应当履行下列义务:第一,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第二,按时出席本级人大会议,认真审议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发表意见,做好会议期间的各项工作;第三,积极参加闭会期间统一组织的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履职活动;第四,加强履职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执行代表职务的能力;第五,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第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勤勉尽责;第七,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同时,为充分体现我国人大代表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从事各自的职业的特点,并处理好执行代表职务与开展本职工作的关系,建议增加规定:代表不脱离各自的生产和工作岗位。代表出席本级人大会议,参加统一组织的闭会期间的活动,应当安排好本人的工作,优先执行代表职务。
2.进一步细化代表的履职规范
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包括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总结实践经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细化代表的履职规范:
第一,代表应当按时出席本级人大会议。代表因健康等特殊原因不能出席会议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第二,代表在出席本级人大会议前,应当围绕会议议题,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阅读会议文件和有关资料,为会议期间执行代表职务做好准备。
第三,代表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发表意见,应当围绕议题,实事求是,简明扼要,遵守议事程序。
第四,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明确具体,注重反映实际情况和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意见。
第五,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
第六,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根据安排,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代表参加视察、专题调研形成的报告,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转交有关机关、组织研究处理。
3.进一步加强对代表履职的保障
为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增加以下规定:
第一,保障代表知情知政,帮助代表更好地了解情况、履行职责。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常委会,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工作情况,提供信息资料,保障代表的知情权。
第二,加强代表履职学习,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参加履职学习,帮助代表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可以参加上级人大常委会安排的代表履职学习。
第三,完善对代表的人身保护许可程序,保证代表依法执行职务。一些地方提出,对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现行规定要报主席团或常委会许可,按照什么标准决定是否许可,应当予以明确;大会或常委会闭会期间,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建议由主任会议许可。据此,建议对该问题作出明确: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常委会受理有关机关提出的对代表采取逮捕、刑事审判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许可申请后,应当审查是否存在对代表在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进行法律追究,或者对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等其他执行职务行为打击报复的情形,并据此作出决定。本级人大常委会闭会期间,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许可,报下一次人大常委会会议确认。
第四,加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工作。有关机关、组织应当认真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并自交办之日起三个月内答复。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自交办之日起六个月内答复。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过程中,应当与代表沟通联系,充分听取意见。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情况,应当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并印发下一次人大会议。
第五,加强代表履职的组织服务和物质保障。建议进一步规定,代表的活动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专款专用。同时,鉴于我国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是代表履职的集体参谋助手和服务班子,代表不设个人工作室,建议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是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集体服务机构,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服务保障。
4.进一步强化对代表的监督
一些地方提出,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但代表法对监督代表的规定还过于原则,不便于实际操作,建议进一步明确。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增加以下规定:
第一,把代表从事个人职业活动与执行代表职务严格区分。一些地方提出,有的代表利用代表职务干涉司法机关对个案的处理,有的代表还利用代表职务干涉招标投标等活动,这与代表职务不符,负面影响也较多,建议作出明确规定。对此建议规定,代表应当严格区分从事个人职业活动与执行代表职务,不得利用执行代表职务干涉具体司法案件或者招标投标等经济活动,不得利用执行代表职务牟取个人利益。
第二,代表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服刑的,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可以依法予以罢免。
第三,代表丧失行为能力的,代表资格终止。
此外,修正案草案还根据地方组织法等法律的规定,作了一些衔接性规定。
修正案草案和以上说明是否妥当,请审议。
相关文章
-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 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提请审议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对《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广东省暂时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修正案(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草案)》的说明
- 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煤炭法和建筑法个别条款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修改农业法个别条款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 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说明
- 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和附件二第三条的解释(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一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六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五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四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三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二号)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科威特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协定》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万国邮政联盟组织法第七附加议定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纳米比亚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08年中央决算的决议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 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十九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菲律宾共和国领事协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议程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一届〕第二十号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一届〕第二十一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一届〕第二十二号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09年中央决算的决议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协定》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审查结果的报告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的名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名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倪岳峰辞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一届〕第八号)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领事协定》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墨西哥合众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秘鲁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吴邦国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耳他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李东生辞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修正案》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菲律宾共和国领事协定》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和《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关于航空器设备特定问题的议定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朱志刚辞职请求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职名单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