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法律委、内司委、法工委在京召开残疾人保障法修改工作座谈会(图)
图为会议现场
2008年3月25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京召开《残疾人保障法》修改工作座谈会。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信春鹰副主任主持,全国人大法律委副主任委员孙安民、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刘振华,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李援,内司委内务室主任高淑玲,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劳动司巡视员王岩,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副理事长申知非、理事兼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李伟洪、中国智协主席马廷慧、中国聋协副主席刘再军、维权部主任薄绍晔、维权部副主任马玉娥、教育就业部副主任钱鹏江和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全国总工会的有关同志出席了会议。
信春鹰副主任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工作非常重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已经对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这次"三委"联合召开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再次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家和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对残疾人保障法修订的具体意见,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续审议做好准备。
汤小泉理事长首先发言,她肯定了残疾人保障法颁布施行对保障残疾人权益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阐述了修订残疾人保障法的必要性,介绍了修订工作的过程,提出了修订残疾人保障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基于残疾的歧视、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学生免费教科书、盲人按摩、导盲犬、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她表示,中国残联对目前的修订草案比较满意,希望能尽早通过。
出席会议的各部门的同志认为目前的修订草案比较成熟,没有原则性的不同意见,希望全国人大常委会尽早通过,并就个别文字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马廷慧、李伟洪、刘再军及残疾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路蒙佳等就智力、视力、听力言语和肢体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无障碍等各自关注的问题纷纷发言。
信春鹰副主任最后指出,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许多国家对残疾人承担了主要责任,我们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有必要加强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切实促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和就业,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今天的座谈会开得很成功,大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认真研究并积极采纳。拟于四月下旬安排十一届全国常委会第二次审议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