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草案)》的说明
——2005年12月24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信春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草案)》的说明。
根据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法制工作委员会从1999年3月开始行政强制法的起草工作。在多次调研并广泛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大和一些全国人大代表、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行政强制法(草案)。现将草案的几个主要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起草本法的指导思想
行政强制制度涉及行政管理的效率,也涉及对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处分或者限制。因此,依法规范行政强制权,既是依法行政的需要,也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目前,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一些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既存在对某些严重违法行为因缺乏强制手段处理不力的情况,也存在行政强制手段滥用的情况。主要问题是:(1)哪些机关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不明确;(2)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形式繁多,同一行政强制措施有多种表述,缺乏规范;(3)有些没有强制权的行政机关自行实施强制措施,甚至授权、委托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强制措施;(4)缺乏程序性规定,有些行政机关在采取强制措施时随意性较大,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5)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时,缺少必要的手段,致使一些严重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处理。起草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权益,既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强制手段,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又对行政强制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和防止权力的滥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关于本法的调整范围
本法的调整范围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方面内容。考虑到有关行政机关对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采取的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对金融业采取的审慎监管措施;对进出境货物采取的强制性技术监控措施,有其特殊性,需要适用特别规定,因此,草案明确规定,对上述几种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执行。
三、关于行政强制的原则
行政强制涉及到公民、法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实施行政强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草案规定了实施行政强制应当遵循的原则:1.法定原则。“设定行政强制必须依照本法规定。”“实施行政强制必须有法律、法规依据,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未经法律、法规授权,任何机关或者组织不得实施行政强制。”2.适当原则。“设定行政强制应当适当,兼顾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施行政强制应当依照法定条件,正确适用法律、法规,选择适当的行政强制方式,以最小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为限度。”3.不得滥用原则。“行政强制措施不得滥用。实施非强制性管理措施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4.和解原则。“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同时强调,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实施行政强制执行,应当事先进行督促催告;实施行政强制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文明执法。
四、关于行政强制的方式
行政强制方式包括行政强制措施方式和行政强制执行方式。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方式较多。对繁杂多样的强制措施进行分类,有利于对行政强制的规范。草案将行政强制措施的方式分为:对公民人身自由的暂时性限制;对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查封;对财物的扣押;对存款、汇款、有价证券等的冻结;法律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将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分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代履行;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执行罚;划拨存款、汇款、兑现有价证券;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法律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执行方式。
五、关于行政强制的设定权
根据依法行政的要求,应当对行政强制的设定权作出明确的规定。草案规定:“行政强制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对涉嫌违法的场所、设施和财物的查封或者对涉嫌违法的财物的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及除本法第十条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不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对涉嫌违法的场所、设施和财物的查封或者涉嫌违法的财物的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为保证法制统一,草案还规定:“法律已经设定行政强制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对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以及方式的范围作出扩大规定”。“已经制定了法律,但法律中没有设定行政强制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增设行政强制。”对行政强制执行,草案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由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六、关于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具有两大特点,即时性和强制性。即时性特点要求程序简便易行;强制性特点要求对行政强制行为必须有必要的程序控制。草案规定:“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在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的情况下,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除此情况外,“行政机关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草案还规定了现场实施强制措施的一般程序。
七、关于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自己强制执行;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法草案针对目前强制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分别作出规定。
对依法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草案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后,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决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依照法律规定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规定予以强制执行;对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已经采取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机关,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拍卖抵缴罚款。
关于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程序,草案对申请前的催告、申请要求、法院审查方式、审查期限、执行方式以及收费等均作出具体规定,明确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书面审查。申请材料符合本法规定,且行政决定具有法定执行效力的,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执行裁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缴纳申请费。”“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草案)》和以上说明是否妥当,请审议。
相关文章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内暂时停止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12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八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五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九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三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一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四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六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五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二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届第77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七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届第74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届第76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届第75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届第87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3号)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四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五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六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八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七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十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十一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九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二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四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九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一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三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六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五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 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领事条约》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二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修正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修正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九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二届]第三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届第79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纳米比亚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科威特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协定》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领事协定》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墨西哥合众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秘鲁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