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研讨会闭幕会上的小结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 胡康生
同志们:
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举办的“人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研讨会于6月4日、5日开了两天,盛华仁同志亲临指导,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的支持协助下,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开得很成功,很有实效。
研究会2014年1月成立以来,做了一些工作。去年9月在北京市举办县、乡人大工作研讨会,来自18个省(区、市)和部分县、乡(镇)人大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对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给予了肯定。按照研究会今年工作要点举办的这次研讨会,原本设想只请提交论文或准备发言的部分省(区、市)单位理事和个人理事参加,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责任心都很强。研究会于3月16日发出会议的预通知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会议共收到44篇论文,有12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有15位同志大会发言,29人次小组发言。这是一次规模较大、议题集中、交流深入、收获丰硕的会议。会议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参与广泛。有30个省级人大常委会的单位理事、全国人大的9个单位理事和12位个人理事参加,约占理事总数的四分之三,可以说这是一次理事广泛参与的研讨会。而且,大家来参加研讨会,不只是来听会,都在会前作了充分准备,精心撰写论文或发言材料,会上积极交流,互相研讨。这是会议开得成功、取得实效的关键。
二是议题集中。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人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大家紧扣这个主题,把人大工作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中进行思考、谋划。从人大制度、立法工作、监督工作、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选举制度、代表工作和县、乡人大工作等多个方面聚焦主题,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大家围绕这个主题提交的论文和发言交流,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特别需要肯定的是地方人大在这方面作出的贡献。地方人大尤其是基层人大在人大工作实践中,对人大工作遇到的问题感受最深刻,探索最具体,创新最丰富。我们要认真总结地方人大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升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的理论研究水平。
三是成果丰硕。这次研讨会,大家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就人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发表的论文和论述,从理论与实践、探索与创新、数量与质量上讲,都是硕果累累。比如,上海的同志深刻阐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北京的同志总结通过开好代表大会,充分有效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作用;法学专家李林同志从宪法的角度,论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辽宁、云南的同志从人大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依法治国的主体;黑龙江、甘肃的同志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上下级人大常委会之间的关系,做好人大工作;全国人大的与会同志,结合自身工作,就宪法监督、预算监督、立法工作、民族工作、侨务工作、专门委员会工作等进行研讨。
在立法方面,湖北、北京、浙江、江苏、广西等地的同志从不同角度对人大如何主导立法,提出路径选择、制度保障和具体措施,在推进代表大会立法制度化,保证人民参与立法的权利,进一步优化立法权限配置,依法赋予并用好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体现地方特色,并就修改组织法、代表法、监督法、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于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在监督工作方面,山西、天津、江西、山东、河南、四川、宁夏、辽宁、青海等地的同志在论文和发言中,从不同角度分析监督工作存在的体制问题、机制问题、自身问题、职责、角色问题,并提出了对加强监督实效,修改监督法,对人大监督进行绩效评估等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在重大事项决定方面,河北、福建、贵州、西藏、陕西、新疆、海南、安徽等地的同志总结重大事项决定权行使的经验和问题,从完善立法依据、健全工作程序、督促决定的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意见。
在代表工作和基层人大建设方面,内蒙、吉林、湖南、陕西、重庆等地的同志就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发挥县、乡基层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以及以代表主题活动为抓手,密切联系群众、做好人大代表工作,都有创新和好的做法。
会后,我们准备出版本次研讨会文集,选择其中一部分研究成果登载在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的“研究与交流”刊物上,再选择一些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参阅,以扩大研究成果的交流和运用,推进人大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充分发挥作用。
同志们:对于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做好研究会的工作,张德江委员长高度重视,要求很高。他在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成立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组织人大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总结我国人大制度的发展经验,研讨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人大制度的特点和人大工作的规律,增强人大工作的思想性、原则性、系统性、前瞻性,为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建言献策。”去年11月中办、国办发出《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通知,12月他在研究会报送的理事长扩大会议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会议纪要上批示:“研究会应成为全国人大的智库。”今年4月,他在与研究会部分理事长会议组成人员谈话时,肯定了研究会成立一年多来开局良好,要求研究会认真做好三件事:一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研究阐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体系;二是,健全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和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项工作全国人大今年总要交个卷;三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选举制度、人大代表、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制度等,以完备的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
研究会面临的任务很重。下面,我就落实张德江同志的要求和研究会今年工作要点,讲几点个人意见。
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人大制度理论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作了全面集中系统地论述,有许多新意,赋予人大制度新的思想内涵。他从理论和制度上把人大制度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这一个层面提升为三个层面,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他还就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从“四个方面”、“五个环节”作了深刻阐发。“四个方面”是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五个环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重要环节的工作:一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二是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三是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四是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五是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习近平同志首先强调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深刻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牢牢把握“一个核心、四个善于”。即: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我们深化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我们要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原则,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从艰苦的探索、生动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坚持和完善等多方位多视角讲好“人大理论”、“人大故事”,讲清楚、讲明白在我国实行人大制度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人大制度为什么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适应改革发展的好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推进人大制度理论创新,健全人大制度理论体系,从而更加自觉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立足中国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增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实践特色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给我们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课题。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其中明确要求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方面,需要研究如何健全党领导立法、人大主导立法、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体制机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央要求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那么,立法以什么为依据?当然要以实践为据。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综合运用立、改、废、释和授权方式,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在人大监督方面,需要研究如何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完善监督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重大事项决定方面,需要研究如何把党委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重大决策与人大决定重大事项结合好。在人事任免方面,需要研究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干部的程序和工作机制。还有,民主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代表工作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县、乡人大是国家基层政权的基础。如何加强和改进人大的这三项基础性工作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人大自身建设等,也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总之,我们搞理论研究,要立足实际,面向实践,自觉增强问题意识,针对人大制度、人大工作发展完善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分析,提出研究成果,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推动人大制度、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三、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努力使研究会成为人大的智库
张德江同志指出,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作为全国性学术团体,既是加强理论研究工作的活动载体和交流平台,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与地方人大工作联系的新渠道、新形式。研究会组织结构的特点是,组成研究会的个人理事和单位理事代表,既有熟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同志,也有熟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同志;既有退休的同志,也有在职的同志;既有人大工作者,也有相关专家学者。这样的构成,具有组成人员覆盖面广、知识面宽、经验丰富、互补性强的优势。从这次研讨会交流的成果看,就凸现了研究会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再从各单位理事和个人理事按照研究会今年工作要点报来的研究课题看,研究会提出的参考选题15个,截止3月底,各单位理事和个人理事结合各自的实践和所长,已报来77件,包括研究会提出的参考选题15个、细化参考选题和自拟选题18个,这也体现了研究会的特点和优势,展现了各单位理事和个人理事的主动性、积极性。关于今年的研究课题,我们准备在课题立项、经费资助管理、成果评价和运用转化、激励机制等方面作些探索。还要看到,许多地方人大早已先后成立了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研究会,聚集了一批有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的人才,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其中不乏优秀成果,这也是我们继续加强和深化理论研究的优势。
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国人大要加强智库建设,开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研究。张德江同志要求研究会成为全国人大的智库。这既是对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提出的任务,也是对地方人大的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研究会提出的任务。要担当、实现研究会成为人大智库这个任务,是不容易的。据报道,我国现有的各类智库数量居世界第二位,但能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智库并不多,而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更是缺乏。这里举个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当年预言中国军队进入朝鲜的例子。朝鲜战争开始之际,兰德公司就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进行研究,根据对中国民族性等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只有七个字:“中国将进入朝鲜。”兰德公司准备将研究报告以高价卖给国防部,但国防部认定中国决不会跨过鸭绿江,而且认为研究结果价格太高,没有理睬兰德公司。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就跨过了鸭绿江。兰德公司的预言成为现实。美国国防部为检讨自己在这一事件上的错误,事后用200万美元买回了这份已经过时的报告,而兰德公司则一举成名。我们要把研究会建设成为人大的智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力争多出优秀成果,为推进人大制度、人大工作完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今年下半年,研究会准备再举办一次研讨会,交流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理论研究的成功经验,围绕将研究会建设成为智库、发挥智库作用进行研讨,请各位理事精心准备。让我们为实现研究会成为人大智库的目标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