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西藏 > 新闻报道

碧水蓝天永相伴

——西藏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 西藏日报  浏览字号: 2014年03月09日 11:28

  西藏日报记者 高玉洁

  即使是在全国两会期间,雾霾也没有完全“放过”首都北京,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当天,北京城就是在雾霾当中迎来的盛会。虽然从3月4日开始,早春的凉风给北京城吹来了蓝天,但这样的天气仿佛还是在提醒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生态环保的底线一定要坚决守住,拥有碧水蓝天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由于海拔高、地势独特,号称“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是我国和亚洲的“江河源”、“生态源”、水源补给区和气候变化“感应器”。西藏生态环境的好坏对我国和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正因如此,雪域高原的生态安全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在会场内外,常常看到来自国内外的媒体记者在采访我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代表、委员们纷纷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定要保护好西藏的山山水水,切实筑牢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谈起西藏的生态环境,我区代表、委员们总是显得格外有底气。他们说,西藏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有着令人羡慕的纯净的空气、纯净的水,和纯净透明的阳光。正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高原的独特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近年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立足科学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并且把植树造林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经过多年努力,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效明显,各族干部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大大增强。

  3月6日晚上,当记者走进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常委、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索朗多吉的房间,看到他还在准备有关西藏生态安全的大会发言。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多名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索朗多吉代表我区作了题为《从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发言,在人民大会堂发出了“西藏声音”……

  索朗多吉委员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和俞正声主席多次对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要求西藏各级政协委员,要以保护和建设好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为己任,献好言、把好关,这为我们搞好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了信心,明确了努力方向。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放到国家和西藏工作的大局中统筹考虑,从国家工作全局和西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西藏确定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出了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200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这个规划是我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行动纲领。

  的确,正是在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生态环保已经成为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各族人民的共识。针对西藏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代表、委员们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西藏要继续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定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格建设项目准入,严把生态环境关、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严禁“三高”项目进入西藏,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考核奖惩机制;要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实现检测全覆盖、监管全过程,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要优化主体功能区划,积极申报国家公园,启动“两江两河”造林绿化工程……只有这样,纯净美丽的雪域高原才能碧水蓝天永相伴。

编 辑: 高飞
责 编: 高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