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代表团建议办理再次写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宁夏代表团建议中提出的保障西海固地区饮水安全、实施生态移民搬迁以及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一些好的做法还在全国推广。这不仅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结果,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8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吴邦国委员长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坚定有力的声音,在宁夏代表团代表们的心里激起无限自豪。
宁夏重大民生问题已经两次写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11年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加强对代表建议的跟踪督办,推动西海固地区饮水安全和生态移民搬迁等一批民生问题的解决,得到代表们的肯定。”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连续关注同一个地区的民生问题,并提到具体问题的解决十分罕见。
这些年,宁夏代表团向全国人代会提出许多有份量的建议。2005年以来,连续8年有11件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列为重点处理建议,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是数量最多、办理力度最大、取得效果最好的。吴邦国委员长2010年在宁夏考察时,视察了重点建议办理情况,对解决中部干旱地区20万人饮水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南部山区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和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等4项建议的办理作出重要批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连续九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连续五年,带领全国人大视察组到宁夏督办建议,协调推动重大项目落实,牵线搭桥帮助宁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督办宁夏“四条铁路”建设等建议,使银川至西安铁路列入国家快速铁路网、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其他几条铁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始启动。同时促进国家有关部委加大了对宁夏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明显改善了宁夏城乡面貌,成为拉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办理宁夏代表团历年提出的4项“涉水”建议,基本解决了宁夏中南部地区近200万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结束了这一地区老百姓祖祖辈辈缺水或吃苦咸水的历史。通过办理“黄河善谷”的建议,拓宽了宁夏慈善事业的新领域,走出了一条慈善与产业相结合的扶贫新路子,一批特殊贫困群众实现了就业、摆脱了贫困。通过办理关于设立内陆开放经济特区的建议,使国务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批复了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给了宁夏两把发展的“金钥匙”。通过重点处理在全国黄土高原类型区推广“彭阳经验”和将宁夏作为全国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建议,有力地推动了宁夏水土保持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带动宁夏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防沙治沙示范省区建设,着力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
2012年10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关于宁夏代表团重点处理建议办理情况报告等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办理代表重点建议,解决的不仅仅是地区的重大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性质,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贡献。
马瑞文代表、白尚成代表作为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亲历了这些建议的办理过程。马瑞文代表说:“我们充分感受到,全国人大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依法履行职责,通过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等形式,对宁夏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重大民生问题给予了特殊关怀和大力支持。”
白尚成代表说:“这些建议件件都抓住了宁夏发展的要害,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给宁夏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给各族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各族干部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央的亲切关怀,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更加坚定了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宁夏代表团的代表们表示,要进一步做好11件重点处理建议的后续落实工作,巩固和扩大办理成果,使有关项目、资金发挥应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代表建议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促进和谐等方面的特殊作用。(记者 凌雁 张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