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重庆 > 新闻报道

土地咋生“金”?代表建言: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率

来源: 华龙网  浏览字号: 2013年03月12日 10:39

  全国人大代表刘群

  全国人大代表张楀

  全国人大代表王海燕

  全国人大代表刘建忠

  2017年,重庆要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目标下,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不少学者和专家提出,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是一条走得通的路。在发展效益农业过程中,如何让土地生“金”?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垫江县桂溪镇石岭村村委会主任、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长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潼南县田家镇佛镇村党支部书记王海燕,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黔江区天禹人农业发展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张楀,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建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建言献策。

  谈现状

  效益农业未大规模形成气候

  记者:我市效益农业发展现状如何?

  刘群:我在村里做过测算,一个靠种养殖为生的农民一年收入两三千元,好的也不过五六千元,若扣除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支出,几乎无钱可赚,而城市务工人员收入至少也有两三万元,有技术的农民工日收入就好几百。这也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大量土地撂荒。

  张楀:当前,在我市农村和山区,每户大多是“鸡窝田,巴掌地”,牛犁田、箩筐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收获的农产品,除去种苗、饲料、农药、人工等各种成本,几乎没有产生价值,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

  王海燕:从2007年开始,不少人看见大片土地荒芜,开始通过从散户中流转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搞规模化种养殖,试图从效益农业中找到财富。我便是其中之一。其间过程太多艰辛。农业项目投入多、周期长,风险大。目前适合现代农业的大环境,并没有形成。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大量的外出务工农村青年是不会回来的。6年过去了,在重庆农村地区,效益农业并没有大规模形成气候。

  谈路径

  土地集约化,为专业化生产打基础

  记者:在这样的现状下,发展效益农业应该怎么“迈步”?

  刘群:土地不能集约化,效益农业无从谈起。而实现集约化,必须依托强有力的城镇化带动。我建议,城镇化除了通过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强力吸附农村人口外,在乡镇地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吸纳农村闲置劳动力。即能解决就业,又能拉动当地专业化农业生产。也让更多有想法、有眼光的农民,能租到更多土地,实现土地集约,成为农业种养殖大户。

  张楀:在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将散户集约起来,为专业化生产打下基础。

  王海燕:实现土地的集约化,最好是以农业企业为龙头,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广泛复制。这条产业链模式,才能最小风险的保证农民收益,农户参与积极性也最高,土地集约化的速度也很快。

  搭建市场平台,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

  记者:在土地集约化后农业效率如何提升?

  刘群:我市每年都有水果、蔬菜滞销的新闻。一个核心点就是我市虽有农业种养殖区域的规划,但缺乏具体指导。我认为,应以县为单位,对农产品的种养殖,因地制宜,根据功能区划分,制定具有操作性的种养殖规划。这样一来,也方便农业部门形成较为准确的市场信息平台,让广大的专业种养殖大户能根据市场调整生产方向,提升专业化生产的效率。

  张楀:用牛犁田,一人一天只能耕种一亩。采用微耕器,一人一天可犁田4亩地。重庆农村大多是丘陵地区,土地集约化后,便可以采用类似微耕器等新型农机设备,提升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政府通过补贴大户的方法,鼓励大户购买新型农机设备。另一方面,引进优良品种,来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实行集约专业化生产提升效率,首先要迎合当地老百姓的种养殖习惯,慢慢引导,不要过急,否则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专业化不要一味求规模,要适当控制。专业化基地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现代管理。仅是管理人才和适合农产品种植特点的劳动力资源,就是两大核心因素。

  王海燕:提升农业效率的一大瓶颈是缺乏技术支撑。虽然镇里有农计员,但人少,并且农计员最多对一两项农畜产品熟悉。而农村大户一是没有渠道找到合适的技术员,二也请不起农业置业的技术顾问。我建议技术培训采取政府扶持,农业企业主导的方式。另一方面,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也可以大量培养涉农的技术人才,来弥补农业技术人才大量缺失的现状。但目前各类职业学校很少开设种植专业。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扶持龙头企业

  记者:农业效率提升后,往往又会遇到另外的问题:即产品产量增加,卖不出好价钱。对此,您怎么看?

  刘群: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关键。而且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就必须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5年前,我在村里做过探索。依托我在医药企业的优势,在村里建了制药加工厂。发动村里的大户提供,种植加工厂需要的板蓝根、丹参等药材。5年后,村里每户农民平均增收2万元。王老吉一年产值数百亿元,就属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它对农业的带动效应很明显。目前,我市产值上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屈指可数。产值上100亿元还没有。与四川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市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重点攻破。试想,如果我市每个县都有一个产值上10亿元的农业企业,农民富裕问题应该是水到渠成。

  张楀:农产品一大特点就是季节性太强。一上市都上市。如果要获取更大价值,必须建立冷链仓库。通过反季节销售,来获取利润。比如,肉鸡放在冻库保存后,到春节期间销售,价格就高几倍。农村大户建冷链仓库,可选择建一次投入几十万到百万元的中小型冷链仓库。对于农户建冷链仓库用电,不按工业用电计算,可享受居民用电价格待遇。同时,农户建冷链仓库,可获得政府担保或低息贷款。

  王海燕:前年,村里种植青菜没有遭受更大损失,主要原因是年前与一家蔬菜公司签订了购销协议。该公司后来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搞榨菜加工,不仅挽回了损失,还获得了不错的效益。搞效益农业,必须大力搞农产品深加工才能打通产业链。而建农产品加工厂的最大难题是缺少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或农资生产用房难以获得银行确权。即使获得,银行评估的市价也很低。

  谈突破

  放宽“三权”融资准入条件

  记者:在农产品加工融资方面,主要有哪些难题?如何破解?

  刘建忠:在农村“三权”抵押方面,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做了大量探索,通过农业担保的方式,支持了部分农业项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发放“三权”抵押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亿元,2012年达40亿元,2013年将达60亿元。

  农村“三权”确权,面临很多政策瓶颈,银行也很为难。今年,我向全国人大提交一份建议,建议国家可以进一步探索推进“三权”抵押融资,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修改完善担保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规范“三权”抵押融资等问题。此外,要加快配套体系建设,加快“三权”确权颁证,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完善保险评估等体系。同时,监管机构要放低准入条件,降低风险,让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服务,确保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只有将顶层设计的瓶颈打通,农村沉睡的价值才会被唤醒。更多的城市资本才会下乡。

编 辑: 孟玉
责 编: 孟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