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作风建设?代表委员热议——
不刮一阵风 大兴实干风时常接地气 长效有底气
漫画/唐春成 (人民网)
抓长效
通过各项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
接地气
领导干部越接地气,干群关系就会越近,基层情况就掌握得越准,发展的思路就越清晰
多监督
营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舆论氛围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海南如何答好这篇“作风问卷”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大家认为,要通过抓好长效机制的建设,发挥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接地气的带头作用,强化廉政监督等举措,让发展的“正能量”得到更大的释放。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的决心。地方党委、政府要严格执行,并结合基层实际,以群众满意为追求,以科学发展为目标,制定符合基层特点的实施细则,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坚持,收到实效。”这是代表、委员达成的共识。
王雄代表说:“抓作风建设就是抓发展。要认真抓好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各项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
施耀忠委员说:“抓作风建设才能促项目。实践证明,改进干部作风,是促进项目发展的最佳切入点。”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继续开展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省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1400多亿元,投资增速超过20%,干部的作风问题是一个关键。施耀忠相信:“干部作风抓上来了,项目就一定能加快推进。”
如何建立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长效机制?王勇代表举例说:“三亚市委、市政府出台规定明确要求,市委、市政府领导要经常去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的地方调研,陪同调研的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不超过4人,区镇负责同志不超过2人;市委、市政府领导到基层,不安排迎送,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打电子屏滚动标语;原则上不在基层用餐,确需用餐的,一般安排在机关食堂,一律不喝酒、不上高档菜;压缩文件简报篇幅,一般性文件、材料、讲话稿不超过4000字,请示报告性文件不超过2500字,一般性简报不超过1000字。”
“深入群众接地气,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多走基层,多了解老百姓所思所想,协力破解群众呼吁的难点问题。”李建保代表说,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就要大胆地去探索,以开放的工作作风,敢于先行先试,敢于承担责任,形成干实事、实干事的良好风气。
施耀忠说,领导干部要带头抓项目,把心思、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项目建设上,工作在一线、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督促项目业主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安排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全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优良的干部作风可以促进政风改进,可以促进实干之风兴起。”他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应以一流的作风打造一流的服务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政策落实、项目落地、投资到位无障碍。他以定安恒泰槟榔加工项目为例说:“这个投资额为5000万元的槟榔加工项目,从招商到落户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并且提前半年投产。这是当地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生动缩影。”
“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力建设,也是作风建设的一项内容。”施耀忠建议,要彻底解决政府部门间各自为政、单兵作战,提问题多、解决问题办法少,主动协调配合不够、工作效率不高的顽症,实现零距离沟通、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对接,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
“领导干部越接地气,形式主义的东西就会越少,干群关系就越近,基层情况就掌握得越准,发展的思路就越清晰。”王勇说。
近年来,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努力下,海南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亮点多、声势大,营造了浓厚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舆论氛围。
“我们必须认识到,廉政监督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常抓不懈。”王雄说,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就是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继续抓教育,增强自律意识;继续抓监督,规范从政行为;继续抓治理,解决突出问题。
“改进工作作风必须雷厉风行,但绝不能一阵风。”王勇以三亚为例说,目前,三亚市委、市政府已建立了定期督查执行情况通报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将监督执行纳入改进党风政风的日常工作,审计部门每年都要审计会议活动等经费使用情况。对违纪违法者,依纪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或者追究法律责任。(杜颖 胡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