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广东 > 新闻报道

代表专家热议如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

生产经营主体要实现组织化

来源: 南方日报  浏览字号: 2013年03月08日 15:03

  新华社发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头连着市民健康,一头连着农民收益,历来是“两会”热点。近日,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热议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起草人、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顾问刘登高说,农产品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并严格实施。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羽威农业集团董事长戴振秋说,要彻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的分散化经营方式,走组织化生产之路,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社成为市场供给主体。

  应变分散化为组织化

  戴振秋说,要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必须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变分散化为组织化。

  “每家每户都搞生产,要监控的点太多。如果主体是专业化合作社、龙头企业,他们在工商部门有登记,质监、农业部门很好介入监管,比如建立种植备案制制度,你种一万亩水稻,周边环境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隐形污染?都备案在册。也可以建立索证制度,只要是上市场流通的产品,必须标注来源地和生产者,一旦出了问题,很容易查清原因和流向,也便于追究责任。”戴振秋说。

  他认为,就目前来看,家庭农场的发展还不算成熟,主要还是要靠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搞生产经营,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加工。

  “在这个链条中,龙头企业的作用非常关键,它发展好了,农产品质量也就有了保障。”戴振秋说。他提议,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上市后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来规范生产经营,另一方面成为一个公众公司后,公司不敢冒险让自己的产品出问题。

  刘登高说,合作社按产品类别组织,一般不替代农民搞生产经营,主要是搞产前、产后的服务,比如技术培训、农资购买等。

  “客观讲,合作社推行起来有不少难度,一是农村现在缺少既懂生产、又懂市场、还具备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人才;二是搞合作社不会很快见效,农民看不到收益,是不愿加入进来的,一旦有了收益之后,社员之间难以达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刘登高说,大力推开合作社,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引导,通过示范来带动。

  农产品标准体系缺失

  刘登高坦言,农产品问题层出不穷的背后,是农产品标准体系的缺失。“既包括产品质量标准,也包括农资标准,还包括生产技术规范。”

  他表示,我国农业生产、加工、贸易长期脱节,分属不同部门监管,导致农产品标准不成体系。具体来看,第一,多个部门抢着制定标准,农业、质监等部门,各搞各的,互不衔接,有的甚至互相打架;其次,与国际标准不接轨,闭门造车。“和一些国际标准相比,我们不是高了,就是低了。在国际市场上,标准是为贸易服务的,我们要到客户那里去了解,根据需求来,不同的市场,可能要制定不同的标准。”刘登高说,农产品标准应该分层次,比如分质量安全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

  刘登高说,好标准制定出来了,关键在于执行。“我们目前没有打通执行标准与利益挂钩的通道,农民心里其实有标准,他自己吃的菜、肉都是无害方法种养,不会出问题,但卖出来的就不是。为什么这样呢,用传统方法成本高,产量低,卖不起高价。”

  刘登高拿出了一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好产品流通分四步走,一是做好标识,包括产地、生产方法等;二是做好专业认证,比如认证绿色蔬菜,由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来做;三是要有消费者反馈机制;四是加大惩罚力度,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一句话,好产品就得卖高价。”

  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三高罗非鱼良种场场长李瑞伟对坚守质量标准深有感触。去年国外媒体一则关于广东养殖户用猪粪当饲料喂罗非鱼的不实报道,曾引发行业震动。

  “不过,这个不实报道并未让销售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广东罗非鱼的质量过得硬。”李瑞伟说,他们从种苗、池塘水质,饲料,到养殖管理技术,都有严格的标准,并符合国际市场要求。

  水质土壤污染影响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吴青表示,要从源头上搞好种植型农产品的质量,必须重视土壤污染的防治。她说,各类重金属、有毒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积累,被农作物吸收,然后转移到果蔬、粮食等农产品中,再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其次,受污染的土壤还会影响水体,引起水质变化,通过人类饮水等途径侵害人体。

  “如果说农产品质量问题由环境污染引起,专门处罚生产经营者,显然有失公平,要强调政府的环境监管职责。”吴青说。

  全国人大代表、乐昌沿溪山茶场场长刘志强也关注到这一问题。他曾到一些矿区调研,发现土壤的铅、铜超标严重,当地农业部门已经采取措施,逐渐减少水稻种植规模。

  “土壤重金属超标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岩石是矿岩,重金属天然超标,对于这种地方,可考虑种植经济林,不要再种农作物,另一种是后天工业污染,应该修复治理。”刘志强说。

  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说,不少农村地区仍在使用不能降解的农用膜,造成土壤污染,他建议大规模推广生物降解型膜。

  李瑞伟表示,不仅是土壤污染,农村水质也存在一些问题。“农药残留,化工生活用品废弃物改变了水质,给养殖业也带来一定危害。”

  刘登高说,农产品质量不过关,有时不是农民的问题。“如何防止出问题,他们确实不清楚,这需要加强培训。再就是整体的环境污染,如水、大气、土壤污染等,作为个体的农民,根本无能为力。”

  “过去,我们曾只重视农产品产量的提高,盲目上一些科技手段提高产量,忘记了产品质量安全,忘记了消费者身体健康。”刘登高说,这些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声音

  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上市后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来规范生产经营,另一方面成为一个公众公司后,公司不敢冒险让自己的产品出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加工、贸易长期脱节,分属不同部门监管,导致农产品标准不成体系。

  如果说农产品质量问题由环境污染引起,专门处罚生产经营者,显然有失公平,要强调政府的环境监管职责。

  (黄伟 李春江 阎昆仑 黄应来)

编 辑: 孟玉
责 编: 孟玉

相关文章